BIM技术应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优势及阻力

2018-02-15 14:32李展杰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4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市政道路协同

李展杰

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指建筑信息建模/建筑信息模型,根据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料,建立了建筑模型,并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技术对建筑物的真实信息进行模拟。它具有可视化、协调、仿真、优化和映射五大特点。在今天的工程BIM应用中,它不再局限于建筑工程本身,而是将BIM技术应用到市政道路工程中。

1 BIM理念概述

BIM最初的含义是表示通过三维数字化,建立了建设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模型,现在则作为一种理念引申至其他工程应用上。

BIM是一种设计理念,Revit只是应用BIM技术的一个软件。实际上采用这个理念的软件有很多,比如用于高端机械设计的达索、CATIA、Bentley的多个产品、Graphisoft的ArchiCAD等。虽然该软件没有明确强调这个术语,但它是基于BIM概念的。事实上,特别是在市政道路设计方面,用当今的Revit各系列软件去做都不合适的。

2 BIM应用与市政道路设计的优势

(1)明确表达设计意图

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由于复杂的三维平面化成二维空间,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数据的丢失,使得设计成果不能明确设计意图,甚至出现多意性理解。

BIM的设计结果是一个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它应该是项目完成后的外观,从而真实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且子模型和属性划分得越细,设计意图就表达的越充分和唯一。此外,BIM工具的一个特点是很容易设计自定义参数组件,因此可以描述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更复杂的项目中更为突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先进的高端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业早就研究了这个问题,并采用了类似的解决方案。以前道路工程对于三维空间的复杂性比较低,而且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似度很大,所以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方都可以依靠经验来理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范围内的工程越来越复杂,他们也更能反映设计院的核心价值,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结构,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就达不到效果了。

(2)强大的分析和模拟能力

这是BIM的一个重要优势,因为设计阶段可以直观地看到项目完成后的外观,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示和调整。对于设计师来说,问题可以及时找到。对于主人,心理上的期望偏差也可以及时了解,以便在出始阶段消除问题。在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型中,复杂工程的三维建模往往需要明确表达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是人工成本和实时性的差异,需要进行调整。在BIM模式下,设计结果包括三维模型,设计调整同时自动调整三维模型。

此外由于BIM模型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提供专业的仿真分析和数据支持的尽可能准确的结论,使项目的论证和施工交底变得有效。

(3)精确计算工程量

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中,道路工程量的计算采用横断面法计算,如道路土方量、路面工程量等,地形起伏较大或平面较为复杂时误差较大。管道工程井身结构的工程量主要以标准图和经验估算为基础,误差较大。但在BIM设计模式中,因为每个子模型的精确的几何和属性数据,并能得到精确的体积、面积、长度、数量,可根据土方量计算精度之间的路基表面和自然地形表面的设计,甚至可以在一个专业的计算工具辅助下获得精确的模板量等,这些计算是自动的,不需要手动输入。

(4)提高协同能力

由于目前市政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设计难度越来越高,设计内容越来越精细,几个人完成一个项目就不太可能了,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协作不仅存在于不同的专业之间,同一专业内部也需要,这就需要使用设计工具进行协作,这正是BIM擅长的。

在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中,不同设计师之间的协作主要是通过图层复制粘贴来实现的,也有部分院建立了协同设计系统,但大多数使用的方式更类似于上述方式,只需将您的图形或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上并进行访问控制。这种方法通常只解决较低层次的协同作用,更精细的协同就达不到了。例如,分配道路的每边坡度,每个平交道口,每个立交桥都要分配给不同的人去做。在传统的二维模型中,这些高耦合并行的工作往往是很难工作的,因为平面图作为主要的设计结果,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线和词组成的,只是把所有人的工作成果合起来就是非常困难和容易出现错误的。

在BIM解决方案中,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于基于BIM的设计过程可以被认为是信息模型的建立过程,这种模式有很多的子模型,(如Revit的族)组成,这些子模型内高内聚、低耦合关系,并且模型之间的耦合是明确的(即某些子模型会影响到哪些子模型是明确的),所以很容易合并,并且能立即发现冲突。由于子模型之间的低耦合性,可以分配给不同的人来设计,从而实现协同。

除了在设计单位内部进行协调,BIM还可以实现不同社会部门之间的巨大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

3 BIM在鸿业市政软件中的应用

3.1 设计过程即3D信息模型搭建过程

在路立得中,道路模型又细分为几个种子模型,有的是子模型,又是由较细的子模型组成,如桥梁建筑物,由主梁、盖梁、墩、系梁、承台、桩等十多种子模型组成。设计结果详细介绍了各边坡,每个桥墩都是不同的子模型。在设计过程中,对这些子模型进行了设计和构造,并且可以随时调整参数。

3.2 符合国内习惯

国外BIM软件在国内使用的阻力首先就是设计习惯不同,路立得完美地融入到传统的设计模式中,把大多数造型操作转化为设计过程,特别是对于简单的项目,设计过程与传统完全相同。国外BIM软件在国内使用的另一大阻力是不能够提供符合国内习惯的出图,路立得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提供完全符合国内习惯的平面图、纵断设计图、道路地图、高程数据图、超宽图,断面图等,以及各种标志和各种表类。

3.3 协同支持

由于BIM概念的实现,软件中充分考虑了协同处理,一方面是同一软件中不同设计者之间的协作,另一方面它与其他软件协同工作。

在软件中,不同的设计者可以同时设计不同的子模型,最后通过数据文件或导入来合并模型。目前,数据库存储和协同工作也已经开始,基于离线和在线模式的协同设计方法将被提供。

在和其他软件协同方面,目前主要通过LandXML和FBX、SKP、DWG 等数据文件进行,可以和 Autodesk Civil3D、InfraWorks、3dMax,以及Google Skyetchup等软件交换信息和模型数据。和其他软件的协同性更充分,如路立得软件,可以直接从路立得模型中得到每一个管道,每一个良好的道路板块位置和高程数据,最终的设计模式也可以结合。

4 BIM应用的阻力

(1)设计理念的转变

BIM在一方面意味着设计工具需要更改应用程序,这意味着个人的软件的优势丧失,需要重新学习,所以会有一些阻力。但更重要的是,BIM的应用意味着设计理念需要更新,这是一个2D到3D的思维过程的跳跃,比原来的计算机地图转换还让人更难以接受,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加上BIM软件比二维软件更复杂、更难掌握,产生抵触心理这是不可避免的。

(2)将增加现阶段普通项目的工作量。

现阶段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政道路工程,或对传统二维模型设计结果的要求,再加上设计者对传统二维设计模式的熟悉,已形成模式化,这样就可以轻松完成设计。然而,在BIM模式中,由于信息较为完善,所需输入的数据较多,而且BIM设计的随机性很低,因此有必要做更多的工作。此外,还必须提供符合规范的二维图形设计结果。在完成BIM模式设计后,需要增加二维输出步骤,增加工作量。

(3)社会动力不足。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的BIM应用是从业主和施工方进行的,动力很小,基本上只是设计院在推,所以动力不足。对于承包商来说,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动力(除非工程总承包普及),因为设计变更的缺陷也是造成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采用BIM会大大减少。然而,市政道路工程的业主通常是政府。他们虽然行为保守,但很容易受到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的影响,具有突发性决策和决定性影响的可能。

(4)缺乏标准

BIM在市政工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规格尚未制定。这使得它很难做到这一点,并除去需要增加工作量,导致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一些精确的数据。另一方面,BIM不是一个软件问题,需要多个专业软件的合作。缺乏标准会导致数据共享困难,无法反映BIM的优点。

5 结语

中国的城市建设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它仍然是一个短平快的道路。精工慢活的创造性项目占比重还比较小,所以在表面上看BIM的需求并不迫切。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从数量到质量,工程基数量越来越大,项目质量越来越高,对BIM的需求也越来越大。BIM是一个飞跃,设计理念正在引发工程设计领域的另一场革命,同时也会有一些阻力,但设计到BIM是必然的趋势,相关方要抓住机遇。

[1]赵杰.浅谈市政道路设计中BIM技术应用的优势及阻力[J].通讯世界,2017(13):143~144.

[2]卞春霞.谈市政道路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原则[J].通讯世界,2017(07):214~215.

[3]张保国,毛国圈.市政道路设计中BIM技术应用的策略[J].中国建筑企业管理,2015(22):54~55.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市政道路协同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