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密溪古村生态文化旅游的特色

2018-02-16 20:07刘玢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期
关键词:宗祠客家人古村

刘玢

(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98)

在寒冷的隆冬时节,瑞金市黄柏乡白村的森林仍然是绿色,徘徊在廊道中欣赏美丽的生态环境,村北的出口是厦蓉高速的瑞金北口,出各种行驶的车辆体现出和谐发展的魅力,现代文明与绿色生态遗产、生态环境和当地的自然资源完美整合,形成绿色的宜居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鲜艳的红色和绿色也是许多生态戏剧文化的缩影取景器,这是保护生态环境重要的意义,瑞金市正在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观,客家祠堂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其设计的文化内涵也非常强烈。

1 客家宗祠建筑特征分析

客家人是指自魏晋时期,由于战争、灾害等原因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和福建省,当时官员将这些人在户籍和本地土著进行区别,这些外来人就被称为客家人。客家古村经过千百年来客家建筑的积累,在江西就有100多座村庄,在全国更是超过数千个,客家祠堂不仅存在于古村落中,在其他村庄也是难以计数的,为此,我在这里以江西瑞金密西古村为例介绍客家宗祠的建筑特色。密溪古村坐落于九堡镇,隶属江西省瑞金市,位于城市的西北部大约30km处,九堡镇东北的9~12km,分别与大岗地与冈面乡接壤,北部与宁县交界,总面积6km2,在村民姓氏人口中罗姓占总人口的95%左右。密溪村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文明千年村,还有闻名海内外的罗台山,此外,境内祠堂、古塔和泰山的平房不计其数,另有台山草堂、石牌坊古牌坊及金龙仙山、凤凰仙山、仙坛脑、永昌寺等古寺。村里许多纪念碑,经过700多年的风雨,许多建筑仍然保存完好,古村西位置是中国历史上的“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的建筑文化理念完全一致。传说宋高宗咸淳年间,罗密峰父子来到密溪,这是四面环山,水库集气,风景秀丽,3条河流经该村,在此闲居能得水为上,便举家迁徙于此。现存的密溪古村宗祠多为明清建筑,东西走向一字并列,坐北朝南,占地1万m2,分别为罗氏大宗祠(堂名:彝伦攸叙),应文翁祠(堂名:世德堂),应宗公祠(堂名:翼堂)),石泉公祠(已倒塌,现改建为村委会),淳夫公祠,东塘公祠(堂名:致和堂),其建筑风格大体相似,只是牌匾和内部布置有少许不同。在这个建筑的前面,设计有一个如同弯月状的水塘,显得古味十足,周围还有石雕装饰的十二墩粗柱,其高度与周边的建筑场景相呼应,原来的台基是纯木质的结构,全部依靠精巧的手工组合在一起,没有一根铁钉,甚至可以随意移动,在历史上曾经摧毁了一些著名的建筑,最近的劫难发生于10年动乱期间。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正是罗家大祠堂,最早为罗密峰所筑,周围的其他祠堂则是由罗家后人所建。

罗氏大宗祠又称峰铎和祠,主祀密溪始祖密峰公建于康熙三十年(西元1698年),门前两侧立有其乡人罗大用(1723~1812)高中翰林设计了一对石狮和三块刻浮雕的图案,动物花鸟虫等图案也是非常漂亮的。祠堂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天井”,它区别于其他住宅庭院的天井结构,在它的周围包裹了原木雕刻的支柱,是极其优雅和独特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对面墙上的肖像画是罗密峰,在画像面前有香案,圆柱和简单的岩石大厅以及木材的建筑风格为主。虽然密溪的宗祠也是祖祠居中居室两侧的传统客家建筑形式,但与客家建筑最有名的围屋等不同的是,密溪的建筑是由许多民居相依环宗祠而建,并无巨大围墙将他们所包围,由于岩石从外部迁移,田产也大多被罗氏购买,因此在建造过程是也没有与土著人产生太多的局部冲突,但是建筑的地理环境与福建等地的客家宗祠也不尽相同,目前在一些建筑物的表面添加了富有江南特色的面墙,外形美观。本地许多居民生活水平受到客家文化影响,更多建筑的后续施工和装饰也越来越精致,不仅出现了鸟类浮雕狮子门,甚至出现了柱脚石,具有江南特色的驿道也从村中穿过,驿道旁、小溪边还建有一座座绣花楼(现存一座),半月形的池塘上搭建的戏台等建筑一起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客家建筑群。

2 客家宗祠建筑的审美思考

2.1 生态美

建筑都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生态美,客家建筑在生态美上的表现更加突出,四周风水优雅,力求山、水、建筑一体化的自然景观特征,建筑物与自然景观彼此融合,这是对生态美的追求,客家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合为一体。客家古村的祖先来到此地,用密集的布局风格与本地其他建筑相区别,毫无疑问,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精心挑选的山水等背景,在任何地点举目四望都可以感受不同的好心情。因为我们的眼睛与古村的景观形成固定的层次,从风景区向西走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弯路,清新的空气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让生态美在建筑美学中充分体现,客家宗祠的建筑设计正是给人以这样的感觉。

2.2 对称性

在客家宗祠的设计上,建筑美是对称的结构,在各方达到和谐统一。一定的比例和对称设计也正是建筑物的默认设计,这也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艺术,一般的古建筑都会严格的遵循对称美,所有主要建筑也都在中心轴线两侧实现对称,都严格设计好轴线两侧的景观。对称美在客家宗祠建筑上更是如此,福建以及江南的客家建筑较多的利用了轴对称性,不仅是美学的体验,也能体现出建筑的稳定与平衡,瑞金密溪古村祠堂在较大的密度排列中通过多轴来实现对称,其他房屋在四周作分散的形式展开,按照点线原则和其他客家建筑相呼应,门扇的石头也有一个对称的形状,寓意适度、严谨、含蓄和平衡的美学追求,体现了团结的精神与和谐的客家生活。

2.3 文化美

由于客家人的主要迁移方向是从南向北移动,他们还是具有完整的南方生产习惯,客家人仍然保留在楚越前“楚人信巫”的氛围,这个文化习俗也影响了今天客家人的生活,因此客家建筑也一直存有南方的文化基础。客家巫术的渊源在建筑风水与自然性一致性的基础上形成,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变化,独特的客家建筑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多元文化融合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客家古建筑不仅具有中国南方的视觉感受(主要是圆形的建筑特点),还可以看到客家宗祠中自然和谐的元素,这些融合了南北文化的客家建筑不仅外观独特,在设计之中更是包含了庞大而纷繁的意义,涉及许多神秘的文化内涵,这些传统的文化习俗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客家人的历史思想和现实的生活。例如客家的露台等建筑,它的作用是可以为人与自然提供一个相互沟通媒介,从人到自然和谐共存,这些建筑都是一个微妙的结构,选择天然的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与自然物形成的建筑特色反映了建筑师天与地融合的思想。各种图形都会刻画在建筑构件上,以木方为主,作为客家居民密集的江西瑞金来说,他们的祖先从中国的南边几度迁移后,最终转移到瑞金九堡凤凰山生活,后来命名为密溪,形成了新一代的适宜和平生活土壤。客家人不忘本,不忘记自己的传统和祖先,崇尚团结、务实的理念,千百年来,在这些不同的灵性意识下,客家建筑的创新精神也得以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使得客家人的建筑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是外形美观,更能使人的视觉等感官形成不同的美学体验,它们还可以遵循时代的浪潮,客家文化是隐藏在建筑里的意境和美感。

3 打造环保生态城

在今天,江西瑞金的蓝天、碧水、文明和实干共同前行,这样独具魅力的城市建设正上瑞金初步进行改革的结果,森林覆盖率已达74.5%以上,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继续。增强发展潜力的城市战略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城市的评价体系中也是以绿色发展为标准,强调“绿色GDP”,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区域一体化,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生态农场,引进和培养相关企业深加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建设在振兴旅游发展的过程重点,建设生态保护区,加快建设自然公园和湿地,保护赣江源水体,全面实施建设和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绿化。加快绿色通道、绿色村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注意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有效保护村庄生态,以创建一个全新的密溪古村,建设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客家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上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王慧林.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2]马泽群.浅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8).

[3]王军华.试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15(01).

[4]陈麦池,黄成林.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5]陈淑娟,陈麦池.基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皖南西递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6]刘改芳,李亚茹.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影响因素的动态演化研究——基于山西古村落“煤转旅”个案的质性分析[J].旅游学刊,2017(11).

[7]谭庆虎.恩施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落(镇)保护与开发[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猜你喜欢
宗祠客家人古村
《古村小巷》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古村——大芦
慷慨宗祠祭先贤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