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CAD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2018-02-16 20:07王芳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院校

王芳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主要与它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密切相关。该教学模式跳出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拘囿,以职业为导向、以岗位为对象、以提高人才使用性为目的,全面增强专业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这一角度说,“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选教学模式,它非常符合高职人才的社会定位。从教于功能上分析,“工学结合”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训效果,促使每个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增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最终实现“知识转化、学即所用”,满足岗位中的综合需求。

1 建筑CAD课程导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从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入手,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存在明显的泛化特点。很多的单元课程没有细分、细化,教学内容、深度、广度等带有教师个人风格色彩,一旦更换教师,标准就会重新制定。尤其考虑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领域收到普通高等院校的深度影响,教师观念较为陈旧,没有一个有效地参考框架。

建筑CAD课程设计广泛、内容抽象且实践性强,建材业相对丰富,如《建筑结构CAD》、《建筑CAD》等。尽管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些建筑制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压缩和删除,但基本原理知识的水平并没有下降,这对于培养实践性人才的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而言,仍然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全社会对于“人才”的理解,也出现了新的认识变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的重要考察标准,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一边学习理论一边着手实践,同时它是以系统化的模式,基于岗位工作的完整性展开,而不仅仅是分散性、临时性的理论验证。

2 建筑CAD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中建筑CAD课程特点,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阻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结合”缺乏专业标准。结合建筑CAD课程而言,怎样的教学原则、目标、流程才算是实现了“工学结合”?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没有专业标准衡量,究其原因,这与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理念中过度重视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有关,即侧重规模化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而对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往往局限于“实习”、“顶岗”,没有形成与教育配套的专业标准。同时,CAD课程师资力量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相脱节,无法为学生提供走入社会之后所需要的指导,这导致“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效率大打折扣。

(2)“工学结合”能力定位不清。关于“为什么开展工学结合?”这一问题,一般高职院校中通常将其作为一种知识验证手段,而不是作为主要的培养渠道。客观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够深入,造成人力资源需求不清晰,由此导致工学结合下的教学计划制定偏差。一旦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无法达到企业要求,那么所进行的“工学结合”教学评价自然会下降,长期以往,学生的顶岗实习等质量下降,甚至无法分清楚所需要的能力界限。

(3)“工学结合”知识定位不准。本质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半工半读”,不管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际操作训练,都是针对同一领域的知识技能展开的。但鉴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师资力量都是“学校到学校”,教师本身甚至没有参加企业工作的经验,这导致对工作流程、岗位等缺乏了解——“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正是基于此。基于这些原因,教师在知识定位方面,也只能提供一个大概,“适度”、“够用”的范围很大,课程安排中知识点重复、配置缺乏优化等,造成理论和实践衔接不足。

3 建筑CAD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策略探索

3.1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练代学强化基础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与学”之间的主体存在明显的矛盾,而“练与学”之间则是良好的促进关系,以此为基础实施“工学结合”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满足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差的缺陷。

很显然,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下,较大程度地借鉴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思维,所谓“体系化”、“精细化”、“系统化”等优势,主要是围绕着理论层面实现的,而在实践应用中,导致知识过于琐碎,学生很难直接利用。例如,在教材中所举的例子,都存在一定的“理想状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会进行知识体系的分割,CAD中文字样式、标注样式等分离之后,虽然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建筑图纸的时候,这些元素都是要综合考虑呈现的,学生自我建构或转化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对于设置标准会无从下手,哪种字体?大小多少?分布如何?最重要的是这种在课堂上掌握的绘图方法,是否在现实建筑投招标、施工领域有价值。再例如,建筑CAD教材中对于建筑图的分析,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其本质是在了解几何关系或者数理关系,而不是它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关系”。鉴于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学生的练习,再联系中不断纠正错误,加以指导。

以练代学的模式开展并不复杂,教师可以设计独立项目或者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从实际测量尺寸、图层建立、文字尺寸表明等基础入手。例如,针对土木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部分,要求学生依次完成楼面屋面结构、次梁结构、楼梯、框架配筋等设计,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3.2 明确教学标准定位、理清工学结合层次

客观上,建筑CAD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离不开现实资源开发,教师除了对教材资源进行整理之外,也应积极地与相关企业单位保持联系,并推荐学生跟随建筑项目展开学习,从而真正了解现实中建筑绘图的使用策略。

狭义上说,建筑CAD教学属于“图像图形”专业范畴,实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围绕着“建筑类”的应用很多,所以CAD课程的教学定位必须明确,从标准上划分土木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屋面设计、门窗设计、墙体设计等。不同专业之间必然有自己的特点,所依赖的知识源也不同,进一步理清工学结合的层次也很重要。

①结合建筑领域的相关知识,寻求建筑CAD制图中的共性元素,如建筑结构与内部装修的案例中,有哪些部分是相同的?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学生通过手脑结合分析,能够更牢固地掌握实用性与功能性的统一。②要从更高的层次定位“工学结合”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作为培养CAD应用的一种途径。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寻求利用建筑CAD知识来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3.3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实现系统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该将知识、能力、实践作为考核的“三要素”,统筹规划、不偏不倚,以“知识”考核为主线,建立健全能力、实践的考核机制,从而满足系统化教学改革,突出“三驾马车”的优势。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加入工程绘图、出图考核内容,通过命题、自命题的形式,撰写设计说明,侧重技能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此外,系统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的关联,不断扩展建筑CAD教学的延续性。

[1]蒋丽.工学结合、案例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方式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53.

[2]王健康,汤骅,杨广,孙志华.工学结合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模式探讨[J].新校园(上旬),2015(11):46.

[3]齐琦,李谋勋.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电气CAD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127~128.

[4]王磊.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下),2013(02):104~105.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院校
盐工学人
——宋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