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2018-02-16 17:58吴加权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育者人才信息化

毛 林,吴加权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1 引言

当今社会快步迈入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领域无法忽略甚至必须重视的重要前提。信息时代讲求更快、更准、更新的特点,以其高效率高全面性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这一特点对于各行各业人才的要求提升到了新高度,不仅要求工作者拥有相对全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要能掌握信息化技术与能力,这一特点已出现在许多行业上,就是源于信息全球化、网络互联所催生的知识行业间连接越发紧密。

农业产业信息化为农业生产、质量监督等方面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并促进农业发展趋向更现代化、智能化的特点。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仍然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在效率的提升上虽较过去有所进步,但仍有相当多的地区继续采用较为传统的农业运作方式,且在较长时间内进步缓慢,这对于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互联程度来说,无疑是一种发展滞后的现象。

追根溯源,就无法忽视教育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若人才培养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诉求,不能在行业上贡献出符合要求的新人才,则新理念的提出就将滞后,没有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出现,产业发展自然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反观现代高校在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方面确然有许多问题出现,需要教育者进行调查与反思,如何跟上社会需求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2 明确培养方向改革教学理念

高校培养的学生类型有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这三类,针对农业信息化专业,教育者应明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调研。而针对目前的需求方向来说,农业信息化专业学生应定位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着重其应用特点,并发展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传统教学体系在教学理念上仍保留过去的固有想法,不但对于农业信息化学生的培养趋于单一化,即单纯关注农业产业技术的知识教学,或关注信息化能力培养,偏靠其他专业信息技术型专业,而忽略与农业生产的产业知识融合连接,造成学生知识偏颇,质量层次不齐,多数找不准自身与专业本身定位,最终在就业上无法发挥潜能,同时造成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应有的产业发展进步滞后。因此在教学理念的问题上,教育者必须积极反思,跟紧行业要求,认清专业特点,并根据专业本身具有的优势与特色进行教学体系改革,才能使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落实。

3 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农业信息化专业因其具有行业跨度的现实应用特殊性,学生的实践教学必须得到教育者的重视。农业信息化专业是利用现代化新知识技能改造发展传统农业产业的一门专业,具有相当的创新性,然而这将导致诸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深入理解现实中专业技能的应用。将现代化应用于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上,人才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是必备的。而思考至教育上,就要求教师更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单一讲授知识,或囿于各种现实条件而只能培养农业技术或信息技能的单一专业性教育,要在课程中加入两者相关联的内容,并设置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设置中,教师需要避免验证性课程,多启发学生思考,提出新颖的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此以往能够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十分有益。

4 擅用科研能力塑造创新教育

在教学中联系科研团队,甚至鼓励学生组建科研小组,再多方展开实践调研确立研究方向,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科学研究,能够将学生的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共同培养提升。教育者亦可巧妙利用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想法,推动其积极接触现实产业需求。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能够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间的桥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研究,由教师引导,不但能拉进课堂与实际的距离,同时能让学生尽早体会到专业的特性与优势。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能尽力开发自身的价值,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巨大。

学校同样可以利用科研价值进行科学发现创造的价值理念宣传,培养学生对于新思想新知识的渴求,引导其自动开发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联合多方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时代的一项特点就是知识获取便捷,然而相对带来的制约性便是行业工作者需要不断自我更新。信息的爆炸在教育上也表现出上述特点,如何联合广泛的资源,补充自身以致自我更新,便是许多拥有良好职业素养与责任心的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教育资源的更新才能直接影响学生的不断提升,跟上时代步伐。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课程设置更新,增加社会资源的流入。如与行业企业联合,在培养学生实际实践能力时,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带头人与职业者,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将会使学生有更踏实的能力提升。

另外,学校可以利用社会实践、乡镇技术服务等活动,将学生直接送到产业第一线,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补充教学,使学生更早地领会到现实产业需求,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所规划。同时,可以借鉴国外诸多先进技术经验,也联合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案例教学,在课堂中进行二次思考,发现活动实践中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同样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

6 结语

创新作为时代主题,在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都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发展进步快速,科技的演进使信息传递呈现爆炸式特点,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因此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这其中,主动思考能力能够引导创造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首要注重思维的构建,单纯直接依靠重复掌握技能的方式逐渐被细化行业需求所淘汰,更为便捷地替代简单劳动的人工智能也将在不远的未来出现,因此,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改革的难题。

针对需要创新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农业信息化专业教育,高校需要抓住其应用特性与创新性两方面,找到教学中的平衡点,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理念与体系,重视真正的社会需求,才能培养出行业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者人才信息化
人才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