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遗产的大数据保护与传播

2018-02-17 17:36王铁飞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归类信息

王铁飞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贵州 六盘水 553537)

1 引言

我国在2011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使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播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充分肯定。由此可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数据的支撑下,相关保护和传播工作所获得的成果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2 揭开大数据下“非遗”信息特性的神秘面纱

人类生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管理在许多工作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大数据信息整合与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爆炸性增长态势的网络数据。世界就是在这种复杂多变的信息处理模式下逐渐进入超大容量与爆炸性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的。作为信息化和科技普及化的最佳代言人,大数据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强烈号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态势,大数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非遗”的保护、传播和管理工作上以强大的信息和数据支持赢得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者开始利用大数据的绝对优势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进行数据建模和构架设计等基础性工作。

3 大数据时代下对“非遗”的数据建设

“非遗”本身就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一支,而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其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平台。由于大数据在非物质性信息方面有着绝佳的管理和整合优势,我国“非遗”与大数据的融合无疑令优秀传统文化如虎添翼。

3.1 “非遗”的数据本质是什么

“非遗”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资源,这一点无可厚非。大数据环境下所容纳的信息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不是单纯意义上个体数据的相加。而对待“非遗”的数据整理,主要的工作——也是最为繁琐的工作,就是要对不同的“非遗”个体进行有效整合,并一个个拼凑成整个保护和传播系统。因而,要想建设一个条理清晰、高效简洁的“非遗”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的就是“非遗”大数据的档案设计和个体差异性的彰显。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非遗”的组成部分简直是数不胜数,包括工艺、技术等,首先它们在文化发掘的过程中就需要具有标志性的物质载体来体现它们在一个特定时代所具有的先进性,所以在开采和挖掘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3.2 “非遗”大数据档案的建立

“非遗”的探索和发现一般情况下都与考古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它们的大数据档案在设立方面也受到考古学的限制。随着社会对文化成果的不断重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也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的师徒、父子等限制。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对“非遗”的档案建立主要从“大档案观”切入,我国目前的大数据档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实物性档案建设,这一类别下主要收纳的遗产包含生产工具等蕴含历史意义或是考古发掘的实体。第二是记忆性档案建设,这个类别下主要整理和收藏的是对“非遗”的相关记录,例如某些手册、继承人的家谱、相关文献等具有文字或其他形式的记载,这种记载一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料。第三是数据性的档案建设,这一门类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衍生的新型记载方式,主要以申遗数据、网络资源等无法触碰却容易编辑和整理的数据和文件组成,也可以包括一些媒介、社区等公布的相关信息,也就是网络信息的综合而形成的电子档案。

3.3 如何建立大数据“非遗”档案

大数据下的“非遗”档案建设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任务,就是要在原始数据搜集、分类的基础上,使用编程的方式设立一个专门的资料库。而且,在资料库内部,数据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且要有非常强的推理性和逻辑性。首当其冲的就是原始数据的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实体和非实体的“非遗”进行全方面的信息搜索,例如图片、视频、文献记载等,当然,这一阶段最容易受到科技、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搜集体系,还存在着许多无法预知的偶然性事件。从这一角度来说,“非遗”的数据档案建立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系统的方向,原始数据的批量处理还是依靠大量繁琐的编程和储存。其次,“非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相关信息是爆炸性增长的,海量的信息不仅无法辨认真假,还在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上给技术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操作难度。统计学方法尽管能被应用在档案建立过程中,然而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构等细微的问题也会给“非遗”信息的处理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

4 “非遗”信息是海量的,要如何归类

到目前为止,“非遗”的信息研究主要还是个体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并行的状态,在信息的搜集和检索的过程中不停地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关系,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研究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4.1 横向归类

如今,“非遗”的网络信息资源化已经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现前景,对信息内容和用户的分析也是一项重大突破。横线归类指标主要是网络信息的形态的归纳。“非遗”在当前的网络形态大多是新闻头条、文献资源等以文字形式表达的信息,这些平台大多采用视频、图片等材料展示“非遗”的内容和形式,这样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快的储存和传播速度,言简意赅的信息也符合快节奏的人民生活。但是,这也将“非遗”的本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忽略,而且信息的真实性等方面也受到一些质疑。

4.2 纵向归类

从纵向来看,“非遗”的数据归类主要是运用一些适合大数量、大规模的统计和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横向归类作为辅助,对“非遗”的相关信息进行求证和分析,得到最终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确保了正当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真实性,却也存在了耗时耗力的缺点。纵向归类法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采取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和生态分析的方式,对“非遗”的文献、信息和所处时代环境进行系统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并加以归类,当前也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

5 结语

“非遗”在大数据时代下无疑焕发了新生,它不仅以强大的生命力适应了当代我国信息和媒体发展的要求,还在其中诱导人们对其进行新型的传播与保护。在“非遗”的大数据档案建立已经势在必行的今天,它的信息化传播与保护将会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归类信息
数列易错点归类剖析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订阅信息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健康信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