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2018-02-17 17:36罗逸宁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病历医疗机构病人

罗逸宁

(南京市第二医院信息科 江苏 南京 210003)

1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医疗信息化是将医疗服务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指利用现代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对各医疗机构病人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处理、提取以及数据交换,以满足被授权用户需求。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通过各类医疗信息平台和网络资源的融合形成统筹规划的服务模式,是公益性和共享性的医疗服务模式。

近年来,美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促进医疗信息化发展拟定投资190亿美元,并特别强调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1]。Google、微软、IBM等各大IT公司也纷纷推出各类医疗信息平台,受益人群包括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

我国医疗产业信息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仅有少数大型医院和教学医院采用小型机为主的分时终端方式。到80年代,部分大型医院建立局域网,并开发各部门内部管理系统。90年代后期,各大医院采用以太网和大型数据库技术开发适合本院的管理系统[2]。直至2000年以来,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医疗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仅2013年一年,我国医疗业的IT投资达224.6亿[3]。但统一的信息平台架构和服务模式方兴未艾,目前多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多是由大型医院为首,由多个三级、二级医院及一些社区卫生医疗中心共同联合组成,通过医院间的转诊、先进设施共享,跨院专家会诊等多元化合作方式达到医疗资源共享。这种区域信息化服务模式可范围内缩小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节约诊疗资源和时间,同时也使重大疾患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医疗信息化的服务模式是世界范围内医学发展的趋势,现有的电子档案体系、预约挂号系统等小范围应用势必发展为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的资源共享,以满足患者个性化就医。

2 医疗信息化服务的现有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服务的信息系统主要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相对普及,且呈现多系统并存共同发展应用的趋势。

2.1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HIS系统是以医院为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数据内容包括人流、物流、财务数据等,服务医院各级管理人员面向院内各项事物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HIS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医疗机构效益增加,医疗差错减少,医疗能力提高,并能节省管理资金。

目前HIS系统的普及最为广泛,截至2001年,省部属医院覆盖率已达84%。随着近年来的进一步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也相对突出,即没有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系统独立和封闭使其和其他系统的整合存在技术障碍;各医疗机构管理流程不同,缺少专业的信息科学人才。

2.2 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

CIS系统主要以病人为中心,主要数据也是来源于病人医疗数据,主要服务于医务人员,面向临床医疗过程,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要目标,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快、更精准的服务。

由于病人的个体性强,数据结构化困难,数据采集涉及多医疗知识的表达和应用,因此数据庞大且处理困难,所需资源巨大。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医院将重点由内部管理转向临床信息统筹。美国某研究表明,CIS的使用可以减少医院12.6%开支。CIS使用的局限性主要在于非专业信息学人才无法充分发挥CIS的优势,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对CIS的使用仅局限于电子处方等小部分功能。

2.3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

PACS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和数字化网络,集网络通信、图像处理和医学影像诊断为一体,全面解决医疗图像获取、显示、储存、传送和处理的综合系统。随着高尖端医疗影像设备的发展,PACS系统也随之发展且地位日益重要,它是目前医学诊疗服务中的CT、MRI、B超等工具的最佳管理系统。PACS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发展近20年,目前已有各开发商发布的成熟产品。

PACS系统有其明显的优势,首先大大提高了医疗相关影像数据的保存质量,并且传输速度快,减少了病人就诊和诊断时间,尤其对抢救病人意义重大。同时无胶片化的实现极大程度减少了开支,缩短了诊断报告时间。PACS系统与HIS系统的对接也使影像资料和文字诊断相结合,便于疾病的确诊和治疗。目前国内PACS的应用仍存在若干问题,包括与HIS的对接问题、对宽带速度要求较高、操作需要相关专业人员、数据的定位和迁移困难等[4]。

2.4 电子病例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

EMR是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记录就诊患者的病程记录、检验结果、诊断及手术或护理记录等信息。EMR可对患者信息进行采集、储存、传输和统计,是医疗过程的主要信息源。

EMR的应用,提高了纸质病历的合格率,内部录入各种管理制度可对医务人员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EMR也可节约医务人员书写病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电子病历易于保存、回顾和传输,高效保存患者的既往病史,为医生提供更多参考资料,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

3 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医疗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小型网络管理发展到应用网络技术和大型数据库开发的医院管理体系。近几年呈现多医疗单位区域化信息共享,并向全国发展的趋势。

3.1 HIS系统的统一化

随着HIS系统在国内的普及,一些计算机公司纷纷开发HIS,但这些系统均存在一些问题,HIS的重复开发不仅大大浪费了项目经费和IT业资源,同时软件没有统一标准,难以大范围推广,且不同医疗机构间资源无法达成共享。因此,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在国内各支持政策的推动下,HI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会逐步开源化,同步化,规范化,为以后全国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打好基础。

3.2 电子病历的共享

基于电子病历的逐步普及,其高度共享即是必然发展趋势。患者的预防、诊治、PACS信息、疾病史等全面信息的储存和共享可以降低患者就医成本,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资源,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全国总体的医疗成本。同时,电子病历的全国甚至全球共享,不仅便利了患者的异地就医,也可提高不同地区医务工作者的充分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3.3 多层次多部门合作服务模式

伴随大范围互联网医疗信息共享和合作,不同医疗机构或不同医务人员的远程协作即成为可能。针对重大疾患,远距离专家或多学科专家联网会诊或手术监控指导等,可使珍贵的医疗经验应用最大化,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发展正值迅猛,政府和各大医疗机构均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和投入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基于现有医疗系统,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整合各方卫生资源,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共享的以满足国民卫生健康需求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病历医疗机构病人
谁是病人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病人膏育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