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高水平互联网宗教事务智库

2018-02-17 21:05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8年3期
关键词:宗教事务智库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1)

互联网宗教既是当代宗教领域面临的世界性现象,也是各国推进国家治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息息相关。如何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研究和治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还专门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在此背景下,2017“互联网+宗教事务”福州论坛应时、应势之需,于2017年12月27日至28日在连江贵安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广泛好评。

本次论坛以“互联网时代的宗教与宗教事务管理”为主题,由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作为指导单位,福建省宗教事务服务中心、福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共同主办。论坛重点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宗教与宗教学理论、网络宗教活动与宗教问题现状调查、网络宗教事务管理相关法律问题、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与涉宗教媒体建设、运用互联网讲好中国宗教故事等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新闻媒体代表、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共260余人参加论坛。

各界人士以“互联网+宗教事务”福州论坛举办为契机,共聚冬日宁静而又祥和的贵安小镇,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共同关注互联网宗教领域相关现象。短短两天时间,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比如如何看待互联网对当今宗教发展的影响,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教授金勋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将促使宗教复兴的步伐加快, 21世纪的世界宗教将以更加多元而复杂的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福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岳清华则在文章中认为,网络宗教活动中仪式感的淡化会使得宗教神圣感缺失,回归实体宗教才符合宗教信仰的本质及宗教的健康发展。再比如如何积极应对涉民族宗教网络舆情,江西省民族宗教局干部李金庚认为,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涉宗教因素网络舆情,应以主动开放的心态予以应对,不做“鸵鸟”,不试图掩盖或置之不理,也不做“惊弓之鸟”,惊慌失措或上纲上线;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副教授王英则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不能让仇恨言论在网络空间走街串巷、大行其道,埋下社会分离的隐患。这些观点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尽管有一些观点之间存在冲突,有一些观点考虑还不够成熟,但这也恰恰反映了互联网宗教的开放性、碎片化和模糊性等特征。

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治理,必须具有长远眼光,集中各方智慧。类似“互联网+宗教事务”福州论坛等综合性平台的搭建,最难能可贵的是,让广大与会者看到了打造高水平互联网宗教事务智库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当智囊,办智库,为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已经蔚然成风。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在实体经济发展、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与运用,特别是相关智库建设已经结出不少硕果。相比之下,互联网宗教方面的研究和智库建设却还非常薄弱。这与大数据时代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的各种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现状和趋势难以适应。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信息化推动下的网络宗教已经近乎无政府般活跃,空前热闹,但宗教学研究和宗教事务管理领域主要的关注点仍集中在实体宗教;另一方面则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传统的宗教学者和宗教工作干部缺乏对互联网前沿技术的掌握,掌握互联网前沿技术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又缺乏深厚的宗教理论基础。

受到“互联网+宗教事务”福州论坛的启发,笔者认为打造该领域高水平智库,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强化贯通古今的问题意识。作为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现代智库的首要特征就在于时代性,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互联网宗教是网络时代的宗教,与传统的宗教传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正如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王彬在福州论坛上指出的,宗教通过互联网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属地局限性的传播方式,成为流动性、拓展性更加广泛的宗教传播方式。但是拉长历史的时段,不难发现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等形形色色的各种类型的宗教,这表明宗教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网络宗教的出现也是宗教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将互联网宗教置放于人类宗教发展的整个历史来考察,才能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宗教在网络化进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和新对策,发挥出智库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研究导向。成熟的智库建设,既要向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也要把服务转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满足人民广泛的智力需求,摒弃“智库只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片面性观点。在互联网宗教研究领域,更要如此。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既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信仰状态和交往方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向平在福州论坛上指出,网络交往方法貌似共享,实则建构私享方式,一方面是网民们高度而普遍的从众心理,随波逐流;一方面亦是网络宗教信仰者深度的私人化,潜水私享,最后两者特别奇特地整合为一体,相互发明。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互联网宗教事务智库建设,尤其要注重把服务决策和服务社会公众结合起来,在运用网言网语与涉及宗教言行的网民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既做到真实反映群众智慧,又通过对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深度认知,正确阐释重大决策,共同做好信教群众“导”的工作,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坚持更加开放的研究视野。对于智库研究来说,方法是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互联网宗教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靠一些专家学者呆在屋子里搞“头脑风暴”,根本无法应对互联网宗教领域的各种复杂现象。就具体的研究方法来说,对宗教学现有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适用互联网宗教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真实情况,广泛调研,潜心研究”,做到线上与现下相结合,才能“不断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此外,建设互联网宗教事务智库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特别注意开门搞研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传颖在福州论坛上指出,当前网络空间正处于建章立制的进程当中,相应的治理体系和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给网络恐怖主义、境外网络渗透带来了漏洞,应当积极促进联合国在治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维护网络主权、建立网络空间秩序,全球共建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安全网。而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角度来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已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互联网宗教事务治理领域,期待我国的智库展现更加积极的作为,为构建良好的网络宗教生态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宗教事务智库
试析民国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宗教事务基本经验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宗教事务管理的社会化转向及其实现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研究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