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问题探讨

2018-02-17 15:34刘枭梁勇明
珠江水运 2018年15期

刘枭 梁勇明

摘 要:北斗导航系统,是国内通信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主要代表形式,它具有信息传输快、精准度高、以及通讯安全系数强等特征。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层面,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以达到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北斗系统 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 通信体系

1.引言

航标遥测遥控管理技术,是现代航标智能化管理的主要技术代表,它能够依据数字化远程信息控制平台,实现航标效能的可视化管理,巧妙的借助无线监控网络、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全球信息定位技术,实现航标效能的系统化管理。由此,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航标智能化管理体系,就要着重对其系统设计的要点进行综合把握。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双向检测导航结构,其导航系统的信息传输内部主要包括一组平行北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以及终端用户四部分。当其运转时,系统首先计算出第一颗卫星到用户之间的距离,再得到两颗卫星到用户的距离;其次,计算卫星双向检测的最佳弧线,同时地面控制系统,对应建立三维空间坐标。最后,卫星、用户、地面控制系统同时进行信号交换,实现信号定位。

当前,我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其监控的速率,可达到每秒200-250个字符之间,其信息传输的速率,是普通信号传输形式的2-3倍。我们以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设计为例来说,北斗导航系统的设计,其系统可分为终端定位区域,中心控制区域两大部分。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导航定位时,地面监控中心能够与实时监控航标效能状态,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体现。

3.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研究

3.1简洁而全面的总体结构

(1)数字化体系

航标遥测遥控管理程序,已经逐步从传统的GPS系统模糊虚拟定位,转变为精准化定位,而北斗卫星系统在当前航标遥测遥控体系中的应用,也是实现航标遥测遥控运定位优化的主要技术。如图1为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规划图。系统将程序结构切分为:航标终端部分和航标监控中心两部分。航标中心部分,主要是对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进行跟踪检测,确保实际运用的坐标需求。例如: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信号报文接收、传输等,都是通过该程序运作实现的;而遥控检测中心,则是对航标遥测遥控过程中,系统运作的电压、电流、以及位置处理等方面进行信息分析。如,航标运行过程中,电子程序检测远程控制设备阻的电压调节情况等,都是这一系统运作的结果。

(2)程序阶段性设计

与传统的GPS模糊定位相比,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线路的协调性调整,并将传统的卫星定位调节结构进行信息整合,最后达到系统具体化定位,具体化处理的效果。如表1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普通GPS定位系统的信息对比表。对比表中数据来看,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上,北斗定位技术的运用,使其信息出站信道、入站信道、通信能力、精准定位度、最短响应时间五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3)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是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的主导构成部分。

①三维坐标控制

平行卫星需要依靠中央控制程序,对北斗用户终端程序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并运用传感器将其传送到系统的各个程序中。

例如:本次航标遥测遥控信息传输的信号为H(H,H1,H2),中央控制系统,则会在三维坐标上,寻找与H信息匹配的空间坐标,然后建立信息解码数列,集中性进行信息解码,再进一步进行航标遥测遥控处理。案例中提到的,以H信号为核心的信号检测方式,就是中央信号控制系统终端工作的体现。

②信息检测控制

中央控制系统,按照北斗终端定位信息,指导监控中心的信号处理,实现信号传输监控、保存。依旧以H信号为例,当北斗卫星弧线交叉点上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终端时,也同时在检测终端上形成了检测平台的信息解析图,数据图直接进行信息定位后,即可得到信息检测的数据存储,此时,地面上的航标监测人员,就能够获得信息检测的指标。也就是说,运用北斗卫星进行导航定位,是终端系统和监控系统同时接收传输到的信息。

(4)组网通信结构

①理论归纳

组网通信结构,也是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的一部分,传统的航标检测,主要采取单项通信线路设计的方式,对其结构进行调节设计,其实际运行模式的调节,需要依据外部航标遥测遥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其实际传输的总数较大,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信号传输速率也较慢,反之,航标信号传输的速率就会较快。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设计,将突破传统组网信号传输外部组的条件, 这样进行航标定位时,就可以随时进行航标遥测遥控的传输速率控制了。

②案例分析

例如:以湛江港辖区航标覆盖区域为监控范围,航标坐标及效能状态数据需实时监测,为了保障信号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并安全实施,该区域监控中心,运用北斗卫星进行定位,初步确定的航标遥测遥控监测方案为,每天初步确定150次信号定位信号传输,同时,按照北斗卫星系统航标遥测遥控运作的信号基本标准,出站信道33.27kbps,入站信道14.267kbps,精准定位度50米,在三维坐标上,将航标坐标予以规划,然后具体按照传播终端信息接收情况,检测情况进行全面性勘测。

案例中提到的航标遥测遥控检测分布过程,就是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中,组网通信结构在航标定位分析系统中应用的具体体系。

(5)终端接收与识别程序

终端接收与识别程序,主要是借助北斗导航弧线跟踪定位的特征,对航标遥测遥控信号进行终端识别。例如:航标遥测遥控过程中,终端定位系统不仅能够将航标坐标、信号持久度、以及信号的传输强度等进行反馈,也可以依据航标遥测遥控的总体稳定性,实行相应的情况进行反馈。而航标遥测遥控程序,还能够自动形成航标位置监测程序,监测航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掌握航标状态,就是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中,终端接收与识别程序实际运用的具体体现。

同时,航标遥测遥控过程中,蜂窝数据存储、运用等方面,也是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程序运用的体现,这些技术都为航标智能化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问题探讨,是数字化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合理运用的理论归纳,对当代新技术的科学运用具有指导性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理论,从简洁而全面的总体结构、中央控制系统、组网通信结构、终端接收与识别程序层面,对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结构进行探究。因此,浅析基于北斗的航标遥测遥控单元设计问题,将为当代航标遥测遥控技术的升级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景鹏.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在潍坊港航标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航海,2018(01):52-55.

[2]南海航保中心广州航标处加强春季航标巡检?确保助航效能正常[J].珠江水运,2018(05): 45.

[3]周彩.岳阳辖区航标遥观系统研發[J].中国水运,2018(0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