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糖尿病患者7年追踪教育效果分析

2018-02-18 02:24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重饮食血糖

李 薇

糖尿病教育是现代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糖尿病教育对减少医患双方的治疗花费,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价值[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个家族中兄弟姐妹5 人,均发现血糖异常。截至2009年9月,这个家族兄妹成员中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者1例;2 型糖尿病者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62~67 岁,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无严重胃肠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感染、合并使用影响糖和脂代谢药物,均可进行正常运动。

5人均行75 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家族生活方式特征:饮食不挑剔、喜面食、三餐以面食为主,主食量400~600g。18~40 岁时均以中重体力为主,近7年来均为轻体力劳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面食和油脂类食物进食无控制,且中重度劳动逐渐减少,以轻体力劳动为主。

1.2 教育干预

1.2.1 教育评估 对糖尿病知识和对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相关治疗护理不了解,也未予重视。发病后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口服药服用一段时间后停服,截至2009年10月,3例患者无复诊,2例患者有1次复诊记录。

1.2.2 教育计划 制定糖尿病教育方案。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口服药、遵医行为重要性方面逐一讲授。从2015年开始使用微信教育方式,之前使用面授形式或短信、QQ 网络形式。理论讲授多以图例形式开展,利于患者理解。

1.2.3 教育实施

1.2.3.1 饮食指导 介绍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总量,合理饮食结构;计算标准体重,使患者明白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意义,并指导体重控制的目标;指导劳动强度的分类,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划分所属强度;利用食物交换份方法指导饮食,发放饮食图例;根据患者均为山西人的生活特征,纠正多主食类型的饮食习惯。介绍升糖指数的概念,升糖指数是反映食物对血糖影响的指标。有的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升糖指数升高,因此这类食物要少吃。食物的营养构成、性状、制作工艺都会影响升糖指数的高低。保证每日摄入总热量不超标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的能量应占55%~60%。主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但是做法不同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也是有差别的。

1.2.3.2 运动指导 介绍运动对控制血糖的益处:运动可以增进胰岛素功能、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的异常代谢。适当运动可控制肥胖。指导患者的运动时间、强度、类型,选择慢跑、散步、练功十八法、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设定短期目标,按阶段设定长期目标,持之以恒。根据对患者的回访情况选择能够长期坚持且可行性大的运动方式。由医生评估患者有无运动方式禁忌证。5例患者分别选择了舞蹈、乒乓球、跑步、太极、快走作为自己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

1.2.3.3 口服药指导 4例患者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治疗,在严格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均可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间断服药或者中途停药均不利于血糖控制,向患者讲清间断服药或中途停药的危害及后期会增加的医疗费用。

1.2.3.4 患者自我管理指标指导 监测并记录体重、腰围、运动时间、血糖。指导体重、腰围的正确测量。血糖监测每年至少记录48 次。

1.2.3.5 复诊指导 确认好患者的复诊时间和频次,并告知其复诊的意义以及复诊前如何正确监测血糖,做好准确的复诊记录。携带血糖监测日记,饮食管理日记。

2 结果

5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均接近理想范围。有4例患者的体质指数达到标准范围,1例患者接近理想范围,控制效果明显。5例患者运动时间保持每日至少30min。同时复诊、监测、用药等遵医依从性提高。见表1。

表3 2009年与2016年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腰围、体质指数、运动时间、糖化血红蛋白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教育指导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教育。针对患者各自特点的个体化指导对于此家族5例患者来说效果明显。患者的思想、行为、遵医行为均发生有效改变,这得益于医护人员精细化的管理。临床上对患者所患疾病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加入个体化有效指导,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效改变行为、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更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的发生大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这一组兄妹通过连续性的糖尿病教育,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行为明显改变、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明显改善。在此过程中的远程家庭访视对促进和维护个人及家庭健康尤为重要[2]。远程教育、电话和网络回访等方式,都是跟随信息发展而变化的。为了促进患者康复,我们针对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让医疗行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患者。这一方式的改进也是院外指导工作的延续,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及更新方法的意识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体重饮食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