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棉铃虫发生与调查总结

2018-02-18 05:55范业飞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阜蒙县棉铃虫种植区

范业飞

(阜蒙县植保站 ,辽宁 阜蒙 123199)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昆虫的一种。棉铃虫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亦是国内外重要检疫对象之一。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寄主植物种类包括棉花、玉米、花生、高粱、向日葵等栽培作物。棉铃虫一般一年发生三代,以幼虫越冬,以第二代为害为主。

1992年二、三代棉铃虫大发生,阜蒙县是全省重灾区之一,发生面积达90万亩以上,高粱百穗虫量达到800多头,部分地块在千头以上,为防控这次虫灾,全县防治160万亩次以上,重发生地块施药2次,基本上控制了虫灾,全县没有遭受大的损失。此后的1993年第二、三代棉铃虫仍偏重发生,一直到1994年后才逐年减轻,经过这次打击后,加上国家植棉政策的调整,阜蒙县上个世纪末已很少再种植棉花。

去年,辽宁阜新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受气候条件影响,阜蒙县虽不是棉花种植区,但也发现了棉铃虫。引起了高度重视,增强了监测防控工作的主动性。

阜新市、阜蒙县植保站工作人员联合下乡,到大固本镇一片向日葵种植区发现,棉铃虫的虫卵非常小,肉眼难以辨别,需要借助放大镜进行辨别,棉铃虫虫卵初产时呈乳白色,逐渐变为黄色,后期变紫褐色,近似圆球形,没有规则地分布在向日葵的圆盘上,独立产卵,可以说是棉铃虫有别于其他成虫产卵的一个特点。

棉铃虫对温度、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气温为25~30℃,相对湿度80%~100%时,对成虫羽化最为有利。根据植保站工作人员下乡调查,结合全县各农科站上报信息看,花生田、高粱田都有1~3龄的棉铃虫发生,重点是要抓紧当前的防治关键期,一旦过了关键期,如果防治不及时,使虫龄达到5~6龄就会加重危害,棉铃虫的越冬基数直接影响第一代的发生轻重,越冬死亡率高,基数小则第一代发生轻,反之,则重。

可以采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的氟啶脲悬浮剂1500倍液、10%的溴虫腈2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20%灭多威水剂1000倍液、90%灭多威粉剂15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应防治 2~3次。

打药时间应为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因为中午温度高,虫子都隐蔽起来了,另外,温度高使人容易中毒;严禁喝完酒打药,因为喝完酒血液循环快,吸收力强,避免发生危险;要使用低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

猜你喜欢
阜蒙县棉铃虫种植区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辽宁阜蒙县玉米主栽品种的筛选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阜蒙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立法构想
阜蒙县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