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8-02-18 05:55段丽娜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斑病病斑乳油

段丽娜

(朝阳市龙城区植保植检站,辽宁 朝阳 122000)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cm,宽1~1.5cm,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cm。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魔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 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从拔节到出穗期间,降雨集中导致田间湿度大,再加上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单种玉米因其前期光照条件好个体健壮,对大斑病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套种玉米。

3 防治方法

由于病害的流行是由3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存在大量病原菌,三是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3.1 农业防治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措施。在选种抗病品种的同时搞好品种的合理布局或品种轮换。对于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区应选用多抗品种以防止顾此失彼。提倡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提倡高温堆肥并进行深翻冬灌消灭初侵染源。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田间清除病残株和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减少菌源。

3.2 药剂防治

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药。每667平方米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g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g喷施3次;常用药剂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10d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另外,在病害发生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使发病程度减轻一半。适期早播使整个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缩短后期处于高湿多雨阶段的生育日数,有避病作用。

玉米是一种喜肥作物,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

猜你喜欢
斑病病斑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