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2018-02-18 05:55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氨基甲酸酯胆碱酯酶有机磷

孟 娟

(辽宁省北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辽宁 北票 122100)

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在我国农药中,70%为有机磷农药,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高毒类,而且较多是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农产品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类农药;现在标准施行的农药残留测定需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和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无法对廉价的蔬菜进行随时随地或快速检测而形成的监管不到位。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因此制定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加强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已成为十分必要的监管措施。

1 检测原理

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根据这一昆虫毒理学原理,用在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中。通过测定该酶的活性被抑制的程度即可知样品中含有农药的残留情况。目前,农残速测标准有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由于本检测单位采用的是农业行业标准,因此我们使用的速测药品是丁酰胆碱酯酶试剂。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范围在〈70%为不超标,≥70%为残留量可能超标。

2 合理取样

取样科学规范,并具有代表性。所采样品符合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要求;并且是待上市样品。根据要求所检测的蔬菜共有六大类:甘蓝类、白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和绿叶菜类(除韭菜)。

3 试剂及配制

3.1 缓冲剂

用1000ml纯净水溶解,常温下保存并使用。

3.2 丁酰胆碱酯酶

根据酶活性情况用10ml缓冲液溶解。

3.3 底物

用10ml缓冲液溶解。

3.4 显色剂

用10ml缓冲液溶解。

4 仪器

波长为 410nm±3nm专用农药残留速测仪。

5 检测

5.1 取样

用不锈钢管取样器取来自不同植株叶片 (至少8至10片叶子)的样本;果菜从表皮至果肉 1~1.5cm处取样;芹菜、香菜、蘑菇及番茄液汁中含有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容易产生假阳性。处理这类样品时,可采取整株(体)浸提,避免次生物物质干扰。

5.2 检测过程

5.2.1 空白对照液:取缓冲液3ml,酶50ul,加入专用反应瓶中,再加入显色剂50ul,于37~38℃恒温培养箱中放置30min后再加入50ul底物,倒入比色皿中,摇匀后即用农残速测仪器进行检测。空白液吸光值控制在 0.4~0.8之间(当空白值〈0.4时,在保证酶的活性情况下适当加大酶试剂的使用量;当空白值〉0.8时,表明试剂可能被污染,建议更换酶试剂)。

5.2.2 待测样品液:取2g切碎的样本(非叶菜类取4 g),放入提取瓶内,加入20ml缓冲液,手动震荡 1~2分钟,倒出提取液,静止3~5min;在小试管内分别加入50ul丁酰胆碱酯酶,3ml样本提取液,50ul显色剂,于37~38℃恒温培养箱中放置30min后再加入50ul底物,倒入比色皿中,震荡后即用农残速测仪器进行测定。

5.3 检测结果计算

检测结果按式(1)计算∶抑制率(%)= ×100

其中∶AC—对照组3min后与3min前吸光值之差;

AS—样本3min后与3min前吸光值之差。

当抑制率〈70%时,蔬菜中不含有某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当抑制率≥70%时,蔬菜中可能含有某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此时该样本要有2次以上的重复检测,经多次重复检测,〈70%的重现性应在 80%以上,则判定合格。如多次检测其结果≥70%,则建议使用气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法作进一步定量的确认。

5.4 注意事项

5.4.1 加入底物后,应迅速混匀,立即测试。

5.4.2 所有的检测液对皮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使用时请做好防护,不慎沾到皮肤应立即擦干并用大量清水冲洗。

5.4.3 检测试剂请务必在2~4℃冷藏柜中保存。

猜你喜欢
氨基甲酸酯胆碱酯酶有机磷
捏合机辅助干法制备氨基甲酸酯淀粉及其在高支毛纱上浆中的应用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浮选孔雀石的疏水机理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探讨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有机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研究
400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分析
小形变下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复合材料的增强和阻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