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中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2-18 05:55陈书珍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岷县中药材中医药

陈书珍

(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岷县 748400)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山脉接壤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适宜多种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生长,更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岷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

1 产业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岷县积极抢抓国家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按照建设甘肃南部较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优质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现代中药制药基地和现代物流仓储基地的目标定位,在药源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仓储、品牌营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集种子种苗、药材种植、加工和商贸物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由2010年的1.67万hm2,发展到2015年的2.35万hm2,增加41.3%;中药材总产量达9.07万t,较2010年3.55万t增加5.52万t,增加155.5%;全县中药材总产值达到19.8亿元,农民人均药材纯收入达到1785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的41%。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1.1 中药材按“四化”种植,效益稳步提高

一是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化有序推进。2015年全县种植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2.35万hm2,其中当归 1.01 万 hm2,黄(红)芪 0.77 万 hm2,党参0.55万hm2,大黄等其它中药材0.03万 hm2,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药源基地发展迅速,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继2011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品种为当归;2012年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等荣誉后,中国药材公司、劲牌集团、陇西中天药业、岷海制药等县内外10余家中药材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相继在全县建立了标准化药源基地。2015年全县共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 1.01万hm2。三是机械示范推广积极推进,机械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了减少人力投入,降低药材采挖成本,在去年成功开展中药材机械采挖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岷县已引进推广中药材采挖机械30台。四是积极发展多元种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为提高岷县中医药产业市场竞争力和药农抗市场风险能力,按照示范推广一批,引进试种一批,考察瞄准一批的思路,2015年,岷县在抓好当归、黄芪、党参等主要药材种植的同时,在麻子川乡麻子川村开展了羌活露地育苗、贝母引种栽培、野生当归育苗及栽培、赤芍野生驯化观察及引种等中药材栽培与示范,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推进了中药材种植多元化。

1.2 龙头企业稳中有增

目前,全县中医药加工营销企业累计达到296户,年中药材加工能力达5万多t,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t以上的有7户,有1户制药企业和10户饮片加工企业的11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市级以上中医药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户,形成了以中药材饮片、药片、中药提取物、化妆品及保健食品为主的产品格局。

1.3 园区建设顺利发展

西川工业园区共入驻岷海、康达、岷当、顺兴和、天容等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27户。梅川、岷阳、茶埠三个乡镇集中饮片加工园正在建设之中。南川中药材饮片加工区占地4.44hm2,已进驻颐和中药材公司、永康泰公司、益盛公司、天利和公司等11户企业(合作社),有2户企业已经生产。规划占地11.8km2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省工信委评审,现已完成产业园纬四路西段道路建设工程。

1.4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全县已建成“中国当归城”和梅川中药材市场两个专业市场,年市场交易量达15万t,交易额达36亿元。县内中寨、清水、西寨、十里、禾驮、蒲麻等乡镇已逐步形成了产地区域市场;县内岷海制药、顺兴和等企业及加工营销大户在安徽亳州、成都荷花池、广州清平等全国知名药市设立营销窗口40多个。全县建成中药材仓储库10万多m2,静态仓储能力达10万t。成立了岷县电子商务协会,会员达60人,全县共发展电子商务网站40多家,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达1000多人,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1.5 服务体系建设加快

目前,岷县已建成岷县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当归研究院和“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岷海、顺兴和、金当归、天容堂、星辉、永康泰、劲康等7家中医药加工企业已经市科技局认定,新成立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县依托科技研发平台,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加强合作,在岷县共开展了以当归为主的试验研究7项,以大宗中药材当归、黄芪、党参栽培技术为主的研究试验7项,以当归、黄芪病害防治新技术为主的示范4项,为解决岷县中药材生产问题,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1.6 品牌优势正在显现

随着岷归原产地标记、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当归“中国驰名商标”和岷县当归种植系统申报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岷归”道地产区和“中国当归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岷归的品牌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2 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对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大多数药农对实施GAP规范化种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种子种苗管理相对混乱,熟地育苗推广难度较大。

二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现有企业规模较小,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大量饮片在专业村、农户家庭作坊分散加工,加工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的包装。

三是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中药材市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客商入住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仓储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市场优势的发挥。

四是龙头精深加工企业缺乏。中药材企业科技运用不足,产品单一,大多数企业以饮片加工、销售为主,能够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精深加工企业少。

五是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岷县地方财力困难,对中药材产业投入不足,缺乏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自身融资困难、渠道单一,县内金融机构对中药材加工企业贷款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发展对策

3.1 实施当归资源保护工程提升行动

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原则,加强当归野生资源驯化和保护利用。

3.2 中药材“四化”种植工程提升行动

3.2.1 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一要进一步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hm2左右;二要优化中药材种植区域布局。根据岷县当归种植区向高半山区及东山区扩大转移的趋势,在闾井、蒲麻、申都等乡镇积极推广地膜当归、地膜黄芪,党参、大黄、柴胡、黄芩等药材种植面积,鼓励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到东山区建基地,带动当地中药材种植,使东山区成为我县第二大中药材种植区。三要推行中药材种植保险。建立稳固有效的风险保障体系,以规避药农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消解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切实维护药农利益

高职院校的学生营养素摄入少、三餐不合理、进食快、活动量少、经常熬夜,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肥胖发生率较高。调查发现,由于学生的营养知识的匮乏与营养意识的淡薄,普遍存在着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不注意奶制品的摄入,这与他们从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4]。

3.2.2 推进中药材标准化建设。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开展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工厂化育苗、熟地育苗与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技术示范推广,抓好中药材种植技术集成示范。

3.2.3 优化中药材品种结构,推进中药材种植多元化。要按照示范推广一批,引进试种一批,考察瞄准一批的思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推进中药材多元化种植。

3.2.4 试验推广中药材机械采挖,推进中药材种植机械化。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引进中药材采挖机械,推广中药材机械挖掘技术,逐步扩大机械采挖面积,提高机械化使用率,减少人力投入和药材挖掘成本。

3.3 精深加工工程提升行动

3.3.1 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思路,以新版GMP认证为契机,支持岷海、顺兴和、天容、岷归等中医药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2 提高精深加工转化能力。鼓励以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研发中成药制剂、中草药保健品、中药提取物、食品添加剂、药膳、饮料、日用品、化妆品等中药健康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3.4 园区聚集产业提升行动

3.4.1 提升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水平。要着眼于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规划层次和建设水平,改善园区基础条件,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积极开展引企入园工作,做大做强中药饮片加工企业集群。

3.4.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战略性重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集群。

3.4.4 强力推进茶埠梅川新区园区建设。鼓励周边加工大户进园区办公司,建GMP生产车间,凡进入园区企业全部要通过GMP认证,取得生产经营资质。

3.5 仓储物流工程提升行动

一要加大政府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扩大仓储设施,进一步提升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二要依托兰渝铁路岷县火车站的交通优势,规划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园区,形成集中成药、保健品、提取物、饮片、医疗器械为一体中医药专业仓储物流基地,使之成为辐射整个甘肃南部的大型中药材物流中心,承担战略贮备库职能;三要引导仓储企业推广使用先进贮藏技术和作业标准,探索无硫仓储方法,推广使用真空包装和冷库等仓储保质新技术,杜绝二次污染,全面提高中药材仓储质量和水平。

3.6 市场流通工程提升行动

3.6.1 加快市场平台建设。一要抓好岷县当归城和梅川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二要规划新建闾井、蒲麻、麻子川产地区域市场,打造辐射周边县区的乡镇区域市场;三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形象。

3.6.2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拓展市场空间。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易手段,大力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快递公司,促进中药材电子交易。建立以当归城为中心的岷县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加快岷县中药材营销由传统市场交易模式向现代化电子交易转变,实现传统交易向现代流通体系转变。

3.6.3 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有序流动,促进结算交易、金融保险等的现代化,拓宽中药材交易渠道。

3.7 中医药医疗工程提升行动

要按照全面开展中医中药服务的要求,做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中医管理机构,在疾病防控、卫生监督部门设立中医科,在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经销站点设立中药房,大力推广中医诊疗和中药使用。

3.8 品牌营销提升行动

一要加大对道地大宗中药材的深度开发,扩大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的生产规模,将地方特色优势转化为知名品牌。二要加大对中药企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争取与保护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岷县当归马德里商标认证,加强当归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依托现有的“岷州牌”、“顺和牌”、“天容牌”等系列产品品牌,在工艺改进、营销创新上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把岷县当归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三要规划建设岷县当归博物馆,在当归城设计建成800m2岷县当归博物馆,综合宣传展示岷归品牌和全县中医药产业。

3.9 中医药产品质量安全工程提升行动

3.9.1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道地主产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和质量体系,积极组织申报中药材种子、种苗及其栽培的地方标准,制定道地主产中药饮片加工和仓储标准,确保地产药材质量稳定。

3.9.2 构建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职能作用,不断提升现有检验检测中心专业资质,强化检验检测手段,在此基础上积极组建申报国家、省、市级检验检测中心。

3.9.3 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引导支持企业运用国际通用的编码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开发中药材产品生产溯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县内道地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条码追溯,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3.10 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提升行动

3.1 0.1 建设科技研发体系。加快当归研究院和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努力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3.1 0.2 建立产业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大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努力建立政府投资引导、企业自主投入、民间投资参与、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3.1 0.3 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加强中医药产业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与省内外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培养、培训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增强岷县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

猜你喜欢
岷县中药材中医药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