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猪瘟的综合防治

2018-02-18 05:55林素尾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猪种猪猪瘟

林素尾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福建 永安 366000)

1 概述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制剂是猪瘟高免血清,但也只限于对发病前期的猪有效,而对病程进行到中后期的猪无效。

我国一直重视猪瘟防治,1956年就制定了以免疫为基础的防治规划,目前,猪瘟的大流行、地方性流行已得到控制,但仍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国用猪瘟荧光抗体技术对14个省、市、自治区的39个规模化猪场的26418头种公、母猪进行的检测,共检出3215头带毒猪,阳性率高达12.17%。

近20年,世界各国的猪瘟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普遍出现长期持续存在多点散发性猪瘟。临床表现为非典型、温和型、亚临床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特别是持续感染、胎盘垂直传播、初生仔猪先天性带毒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其根源主要在于带毒母猪,毫无临床表现的母猪却常常出现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不仅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而且带毒公猪也可以通过精液感染母猪。种猪群感染猪瘟后,带毒母猪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下先天感染的仔猪不断产毒、排毒、污染环境,感染其他健康猪,使那些健康猪发病死亡。同时,先天感染的仔猪又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形成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未经严格的实验室检测,这些猪就会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而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继续繁衍带毒后代。带毒种猪在产生垂直传播的同时,又向环境排放病毒,感染其他健康猪。这样由于猪瘟的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在一个猪场反复交替进行,范围越来越大,情况愈来愈严重,形成令人头痛的猪瘟感染恶性循环链锁,这是形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本原因。

2 猪瘟的综合防治技术

控制和消灭猪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方面密切配合,运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许多国家为了消灭猪瘟付出高昂的代价,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欧共体国家按欧盟法规中有关猪瘟条例的规定不能采用疫苗接种,一旦发生猪瘟,立即固定范围,实施全部扑杀(损失由政府补偿),追踪传染源和可能接触物、限制来往、对受感染的猪场进行消毒。

2.1 猪瘟的防治技术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目前经济尚不发达,还不能实行全部扑杀的手段,长期来以预防接种猪瘟疫苗作为控制猪瘟的主要手段,探索出一套较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猪瘟综合防治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①加强以净化种公猪、母猪及后备种猪为主的净化措施,及时淘汰带毒种猪,铲除持续感染的根源,建立健康种群,繁育健康后代;②做好免疫,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群体的免疫力,并做好免疫抗体的跟踪检测;③加强猪场的科学化管理,定期消毒;④采用全进全出计划生产,防止交叉感染;⑤加强对其他疫病的协同防治,如确诊有其他疫病存在,则还需同时采取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以猪瘟免疫荧光抗体技术(HCFA)检查所有实验猪的脏器发现:攻毒前所有对照组和免疫猪为阴性;攻毒后12~14d,所有对照猪及死亡的免疫猪均为特强的抗原阳性(带毒)猪,而所有免疫攻毒耐过猪均为阴性。由此可见,不论吸初乳后1小时或半小时再注射疫苗的免疫效果均不如不吮吸初乳先注苗的免疫效果好。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做到百分之百的仔猪不吮吸初乳先免疫。

2.2 猪瘟的免疫程序

目前国内对猪瘟的免疫程序没有统一的标准,免疫次数不相同,免疫时间不相同,免疫剂量不相同。一个省可以列出10种左右不同的免疫程序,全国就更多了,难于统一,也不必统一。但要根据本地区、本猪场的传统和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现推荐以下免疫程序供参考。

2.2.1 种猪的免疫程序。种公猪:春秋两防,每年两次。种母猪:春秋两次;或一年3次;或每产前25~30d一次;或产后25~30d一次。

2.2.2 仔猪的免疫程序。20~60程序:即20日龄一免,60日龄二免;0~70程序:即乳前一免,70日龄二免;0~35~70程序:即乳前一免,35日龄二免,70日龄三免。

2.2.3 后备种猪。按仔猪程序,至8月龄配种前加一次免疫后,按种猪程序进行。

2.3 免疫剂量

关于免疫剂量,基本原则是无猪瘟场剂量可小,猪瘟污染场剂量要大;使用脾淋苗的剂量可小,细胞苗的剂量要大。按程序规定:脾淋苗每头份含150个家兔感染量为合格,而细胞苗需含750个家兔感染量才合格,不要误认为1头份的细胞苗相当于5头份的脾淋苗。而恰恰相反,在实际使用及初步的试验表明l头份脾淋苗可当数头份细胞苗使用。

3 猪瘟的净化

猪瘟多以非典型、慢性,甚至是隐性的形式出现。同一猪场中各类猪群均可遭受感染。经笔者几年的探素,总结出一套在猪瘟严重污染的猪场中,净化种公猪、母猪和后备种猪的措施。具体做法是一旦确认猪场存在猪瘟时,立即实施净化,对全场所有种公猪、母猪逐头活体采扁桃体,进行猪瘟荧光抗体法检查。只要检查出带毒猪,一律立即淘汰,清固消毒,结合做好其他综合防治措施以建立新的健康种群,繁育健康后代。一般3个月便可初见成效。每6个月进行一次。大约经过4次净化后,猪瘟便可得到完全控制,效果明显。

现以永安市某猪场的净化为例。该场建于2000年初,有1000头左右的生产母猪。由于年代较长,设备陈旧,规模较大,过于密集,不利于疾病的控制。以引进4头未经检疫的种公猪为导火线,导致该场2006年5月爆发了猪瘟,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从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共进行了4次净化,取得了以下效果:

①种公猪、母猪净化效果:由于在1.5年的时间里进行了4次净化,对所有种公猪、母猪逐头作HCFA检查,发现阳性(带毒)猪立即淘汰,使带猪比例随着不断净化而下降,从净化前的11.2%降为0.81%,阳性率下降了92.8%,猪瘟得到全控制。②对保育舍(28~75日龄)猪的效果:该场发生猪瘟引起死亡的猪多在保育舍。在实施净化前,每月因猪瘟平均死亡348.7头,第4次净化后,每月平均仅死亡25.5头,下降了92.7%。③对分娩舍(0~28Et龄)猪的效果:在分娩舍主要由于种母猪带毒造成仔猪先天感染,出生后一二天死亡。净化前,全场每月在分娩舍死于猪瘟的仔猪平均42.7头,实施净化后每月降为2头左右,到第4次净化后降为0.5头,下降了98.8%。

此外,由于猪瘟受到完全控制,料肉比也下降,治疗药物、消毒药物、耗费的人力等也大为下降,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猜你喜欢
公猪种猪猪瘟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