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2018-02-18 02:11董洁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医学检验影响因素

董洁

【摘 要】目的:分析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医學检验的32745例病例资料,对所有病例资料在医学检验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分类、统计。比较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医学检验差错发生率,重点探讨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结果:32745例医学检验病例资料中,检验差错率为0.23%,并以分析前检验差错发生率最高,为65.33%;在49例分析前检验差错中,检验申请单不规范发生率为8.16%、标本采集不当发生率为26.53%、患者准备不充分发生率为24.49%、抗凝容器的选择不合理发生率为6.12%、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欠妥发生率为22.45%、标本的接收不当发生率为12.24%。其中,标本采集不当占比最高,之后依次为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欠妥。结论: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易受标本采集、患者准备以及标本的保存与运送等多种因素影响,提前进行预防管理十分必要。

【关键词】医学检验;前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02

医学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医生能否正确诊断疾病并制定对症治疗方案,故需控制好检验质量。临床上将医学检验分析的质控管理分为前、中、后阶段,其中分析中以及分析后质控已受到广大检验人员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通过室内质控、规范操作、室间质控等手段确保分析质量亦受到临床重视[1]。分析前质量控制指的是从医生为受检者开具检验申请单到相关检验标本送至检验科的这一时间段质控管理过程,其中包括采集标本前对患者的要求以及标本容器的选择、保存、运送相关注意事项[2]。为保证检验分析前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医学检验的32745例病例资料,入选者男17573例,女15172例;年龄19-67岁,平均(42.37±5.61)岁。

1.2 方法 对所有病例资料在医学检验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分类、统计。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分为检验申请单不规范、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采集不当、抗凝容器的选择不合理、标本的保存与运送不妥以及标本的接收不当6大类。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医学检验差错发生率,重点探讨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VFP 7.0统计学软件和SPSS 20.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检验差错发生率及分布 32745例医学检验病例资料中,检验差错率为0.23%(75/32745)。其中,65.33%(49/75)发生于分析前,24.00%(18/75)发生于分析中,10.67%(8/75)发生于分析后,三者相比,分析前检验差错率最高。

2.2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 在49例分析前检验差错中,检验申请单不规范发生率为8.16%(4/49)、标本采集不当发生率为26.53%(13/49)、患者准备不充分发生率为24.49%(12/49)、抗凝容器的选择不合理发生率为6.12%(3/49)、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欠妥发生率为22.45%(11/49)、标本的接收不当发生率为12.24%(6/49)。其中,标本采集不当占比最高,之后依次为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的保存与运送不妥。

3 讨论

医学检验工作是医学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医学检验过程中对质控工作的重视应贯穿到检验分析前、中、后的全过程,以实现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分析前质量控制对于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实现尤为关键,同时还是分析中以及分析后质控工作得以实现的基础[3]。

提高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重中之重在于分析影响前质量控制相关因素,以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4]。本研究结果显示,32745例医学检验病例资料中,检验差错率为0.23%,并以分析前检验差错发生率最高;49例分析前检验差错中,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包括检验申请单不规范、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采集不当、抗凝容器的选择不合理、标本的保存与运送不妥以及标本的接收不当,并以标本的采集、患者准备以及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最为关键。提示,以上述诸因素作为落脚点,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分析前质量差错,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采集标本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采样最佳时间,防止采血针头过细或用力过大,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写清患者信息,保持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间的有效沟通,以避免干扰检测结果准确性[5]。患者准备充分、合理与否对检验前质量的影响极大,临床上应当考虑到患者性别、年龄、地域、民族、情绪、饮食、运动、药物以及生理节律可能对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并提前进行规避[6]。另外,诸多标本的运送、保存均有特殊要求,标本被过度振荡、被污染、被破坏,确保标本运送的安全性及保存的合理性可有效保障分析前质量。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易受标本采集、患者准备以及标本的保存与运送等多种因素影响,提前进行预防管理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凌月明,陈金玉,郭勤华,等.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医学检验精准管理平台的构建和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02):251-253.

石砚海.影响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的常见问题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5):1825-1826.

刘芳,王璐,阮晓慧,等.质量指标在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分析前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06):858-859.

万楠,孙波,郑伟,等.实验室分析前误差类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435-1437.

李三喜.PDCA循环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03):309-311.

李艳珍.重视检验前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1):1328-1329.

猜你喜欢
医学检验影响因素
生物防护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防护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新临床检验基础能力考评机制的建立与探索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必要性探讨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