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02-19 06:48洪钱程宗敏连云港市中医院骨科江苏连云港000苏州大学医学部江苏苏州53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创伤性椎弓成形术

洪钱,程宗敏 .连云港市中医院骨科,江苏连云港 000;.苏州大学医学部,江苏苏州 53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为常见骨科疾病,其发病凶险,治疗棘手,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问题之一[1]。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如未能接受恰当治疗,将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及腰腿疼痛等后遗症,影响其日常生活及预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促进复位、减轻患者疼痛等优势,且随着新型填充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2-4]。该研究给予该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术治疗,旨在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连云港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确诊;②脊柱中后柱完整;③椎体压缩度<Ⅱ度且无后壁损坏;④新鲜单节段骨折;⑤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椎体结核、脓性感染及肿瘤等引起的压缩性骨折;②合并严重肝肾、心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疾病者;③精神疾患;④)爆裂性骨折;⑤存在手术禁忌症者。对照组男13例,女47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1.05±4.28)岁;致伤原因:患者均为摔倒。观察组男 19例,女 41例;年龄 50~89岁,平均年龄(60.74±4.36)岁;致伤原因:患者均为摔倒。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术治疗,取仰卧位,在伤椎处放置软枕,并逐渐调整高度至6~8 cm,保持伤椎的过伸状态,术前再次行伤椎复位,C臂机下X线观察复位程度,调节手术床及软垫(以伤椎为中心),依靠躯干重力维持脊柱背伸,并适当按压以协助棘突复位。取得满意复位效果后于C行臂下行PVP,取患者仰卧位,以手掌持续轻按伤椎棘突5 min,对病椎椎弓根体表面投影进行定位,标记穿刺点,实施局部麻醉,以标记点为中心取一切口,将含套管的穿刺针插入至椎弓根骨膜处,透视证实针尖位置,确保其定位于椎弓根外上象限后,缓慢沿椎弓根方向进针至椎体的前中约1/3处,达到棘突附近后将针芯拔除,建立骨水泥注射通道,观察水泥凝固后将穿刺针拔出,行压迫止血并包扎。对照组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采用与对照组一致的穿刺入路与麻醉方法,C臂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进行穿刺,刺入套管针,观察侧位进针至椎体后缘(此时正位处在椎弓根影内缘后),继续刺入2~3 mm,将针内芯抽出,植入导针,放入工作套管及扩张套管,连接注射装置,同时置入球囊,透视下以显影剂缓慢扩张球囊,如球囊至椎体上下缘终板或椎体恢复满意高度时终止加压,随后将造影剂及球囊撤出,椎体内以骨水泥低压注入,在凝固前分离注射导管并拔出,以无菌敷料覆盖。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大部分压缩椎体恢复正常形态及功能,骨折愈合,腰背部无不适为治愈;压缩椎体形态、外观及功能改善明显,腰背痛得到明显缓解,骨折愈合显著为显效;椎体外观、形态、功能及腰背痛均有改善,骨折部分愈合为有效;未见局部畸形改变,骨折未愈合,疼痛及功能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及有效率之和。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情况,得分0~10分,得分愈高,疼痛愈剧烈;测定两组术后矢状位Cobb角(用于评价椎体序列及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情况),拍摄X线侧位片,明确后凸的上、下位椎体,并分别做上、下缘的垂线和平行线,所得交角即为Cobb角;记录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测量病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取3次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围术期指标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体位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复位等间接复位技术,其塌陷终板复位的可能性极低[5-7];而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体位复位术,则能够最大化复原椎体前中柱高度,且终板平整性较好,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VAS(分)治疗前 治疗后Cobb 角(°)治疗前 治疗后椎体前缘(mm)治疗前 治疗后椎体后缘(mm)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6.92±1.04 6.95±1.01 0.131 0.896(2.15±0.78)a(2.10±0.81)a 0.281 0.779 25.40±2.26 25.54±2.36 0.271 0.787(11.80±2.65)a(12.34±3.16)a 0.828 0.410 16.49±4.25 16.52±4.38 0.038 0.969(24.57±3.64)a(28.31±4.47)a 5.066 0.000 28.25±3.57 28.32±3.45 0.259 0.913(30.59±4.72)a(32.64±4.53)a 2.427 0.000 a

椎体成形术是在患者椎体内高压注入低粘滞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利用骨水泥对骨折椎体进行强化,能够增强脊柱稳定性;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过程中液态的骨水泥逐渐转化为固态,在提高椎体稳定性的同时,骨水泥可发挥其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以抑制局部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有效缓解疼痛。王文涛等[8]研究指出,体位复位法在非手术内固定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利于恢复合并有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并缓解疼痛,对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则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及患者对手术复位的依赖性。PVP与PKP术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术式,二者均能够恢复椎体强度、缓解疼痛。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VAS评分及Cobb角对比,均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分别为(28.31±4.47)mm、(32.64±4.53)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57±3.64)mm、(30.59±4.72)mm,表明 PKP术中通过扩张球囊可更好恢复椎体的压缩高度,与李金海等[9]研究中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填充)+体位复位术治疗前后的前椎体高为(16.4±3.7)mm、(28.2±6.3)mm;治疗前后的后椎体高为(28.8±4.7)mm、(32.1±5.3)mm,术前患者 VAS 评分(7.5±2.4)分,术后为(1.7±1.4)分,提示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术具有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的效果相一致。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安全可靠,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关研究[10]指出,PKP术还有助于矫正后凸畸形。但并非所有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适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体位复位术,临床实践中需结合患者脊柱稳定情况、伤椎畸形程度等情况选择治疗术式,如患者伤椎畸形<20°,神经功能较好,脊柱稳定性良好或相对稳定,为单节段新鲜性骨折,方能实施该术,而爆裂性骨折患者则具有骨水泥渗入椎管的可能。医师应充分结合患者状况慎重选择术式,伤后四周内择期手术,并叮嘱患者术早期绝对卧床。

综上所述,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PVP术对椎体压缩程度有一定要求,PKP术价格则相对高昂,故临床应视患者实际情况慎重选用。

猜你喜欢
创伤性椎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肿痛安胶囊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