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2018-02-20 16:13赫英植
新长征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延吉市贫困村劳动力

■赫英植

延吉市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双抓互促”总体思路,发挥组织优势,着力建强队伍、搭建平台、完善制度,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脱贫攻坚“生力军”。牢牢把握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关键作用,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配强脱贫攻坚领导力量。选派4名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市脱贫办副主任,并分别兼任4个乡镇的副镇长,在脱贫攻坚一线坐镇指挥。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与镇区实际相结合,高位引领,全面协调,确保有效资源向脱贫领域集中形成合力,累计制定脱贫计划368项,协调解决贫困村实际困难527个。夯实脱贫攻坚中坚力量。选派13名优秀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查问题、找出路、引资源、上项目,为贫困村累计引入项目资金1431万元,创办领办扶贫产业项目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使村集体经济与村屯环境整治都取得明显成效,贫困村年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筑牢脱贫攻坚基层力量。注重对村干部、村后备干部、致富能人的培养与动员,鼓励大家为全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通过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方式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各贫困村村内结成帮扶对子2865个,开展各类帮扶2.57余万次,形成干部与群众人人参与扶贫、共同奉献扶贫的浓烈氛围,实现了乡亲抱团致富、共同步入小康的良好局面。

搭建服务平台,凝聚脱贫攻坚“战斗力”。将载体创新与平台打造作为优化服务、凝聚力量、推动脱贫的有力抓手。搭建社会帮扶平台,调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扶贫热情。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对接会,16个非公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进行对接,通过建立村企联系会议机制,保持村企经常性联系,实现村企优势互补、互惠攻坚、合力攻坚。平台搭建半年多来,非公企业党组织到贫困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0余次,帮扶困难群众解决困难800余件,购买农特产品金额达10万余元。搭建培训就业平台,激活贫困群体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开展“冬春科技下乡”培训工作,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不同人群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农民实用技术、特色蔬菜栽培等培训,参训人数达700人次。密切关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现场招聘会,为贫困劳动力搭建现场对接平台。与12名建档立卡普通劳动力进行座谈,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拓展扶贫干部工作思路。以镇为单位,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开展经验学习与工作研讨,解决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170余件。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脱贫攻坚“风向标”。建立健全包保帮扶制度与监督考核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扶真贫、真扶贫,把精准扶贫工作抓紧抓实。完善帮扶制度,制定出台了《延吉市关于进一步明确行业扶贫和包保帮扶部门职责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包保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牵头包保部门每月至少召开1次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帮扶工作,至少在包保村召开1次群众座谈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累计驻村工作不少于4天。压实压紧攻坚责任,有效解决部门重视不够、职责不清等问题。强化督导考核,制定《延吉市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督查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点对点督查问责制”,跟踪问责问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实行问题清单制与整改情况周报制,明确责任主体、规定整改时限,强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猜你喜欢
延吉市贫困村劳动力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冬日里的暖阳——追忆吉林省延吉市依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苏国富
延吉市老年大学校歌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