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2018-02-20 06:02辽宁省义县大定堡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电解水水分子氢气

辽宁省义县大定堡学校 李 飞

一、学情分析

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二、教材分析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学习,体会化学家的研究过程,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解水的实验;水的组成

2.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归纳、分析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

五、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进一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探究1:探究水的组成

→探究2:从分子与原子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本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猜谜语: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的组成。

【阅读并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8页中水的物理性质有关内容并完成下表

(一)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即1个大气压下)纯净水:

(二)电解水实验

【电解水实验】

1.注意观察电源两极所连接的试管以及试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的多少?

2.思考: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多少?体积比大约是多少?分别如何检验?

(边实验边指导学生完成P109的填空)

【想一想】

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通电分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大约5分钟,这段时间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书上的表格的内容。):

(2)切断电源,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填写好书上的表格2的内容。

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现象 木条燃烧更旺 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解释 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拓展]:

该实验必须使用直流电不能使用交流电;预先在水中要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者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能。

水通电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 + 氧气

3.讨论

a.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物质?

b.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

【思考】

1.为什么通电分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 论】

1.水是由氢(H)和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学生活动】

【自主探究】

1.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108-110页内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

2.应知应会:实验表明,在 的作用下,发生水的电解,生成 和 ,由此可知:水是由 和 组成的。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对水的电解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因此水的化学式为 。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观察【实验4-6】,完成教材相关实验内容的填写,知道水的电解产物。

1.实验时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比。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

【跟踪练习】教材110页4.2习题第1、2、3、4题

八、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要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电解水水分子氢气
低碳氢在炼油行业具有巨大潜力
再论电解水与电解水农业技术
有机种植模式下喷施碱性电解水乳化后的植物油在秋茄子生产中的应用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电解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两颗心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氢气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