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电视新闻现场感需要记者具备的素养

2018-02-21 22:51刘建光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4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现场感电视新闻

刘建光

(作者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革命老区与农民老汉盘坐炕头拉家常﹑记者冒着枪林弹雨探访风雨飘摇中的叙利亚难民﹑奥运健儿奋勇争先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升起﹑地震灾区军民齐心协力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每一个令人牵挂的新闻现场,只要摄像机所到之处,就会有最新鲜﹑最及时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电视荧屏。试想,如果上述新闻只有报纸的文字和图片,或者只有广播的声音播报,其所达到的传播效果会减色多少?所以这就体现了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

那么,作为独具优势的电视新闻,如何增强其现场感,使电视观众更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呢?本文试从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两个角度进行简要论述。

1 出镜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敏锐洞察和有效把控

人们都知道我国传统中医治疗讲究“望﹑闻﹑问﹑切”,简单四个字,却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而对于电视新闻出镜记者来说,这四个字同样适用,用好这四个字,记者就能够完成更具价值的新闻报道。

1.1 望

初到新闻事发现场,记者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望”,即对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做出一个整体判断,对事件的走势进行一个大致的预估,然后再决定下一步从何处着手进行采访报道。第一步的“望”很重要,它体现了记者是否具有大局观。

1.2 闻

对新闻事件有了一个整体的判断和预估后,接下来记者需要去做的就是“闻”,即要深入事发现场,利用职业嗅觉去搜寻﹑捕捉﹑发现事件的每一个细节,用类似拼图的方式去还原事件的真相。这个过程需要记者具备极强的新闻敏感性。

1.3 问

新闻现场报道自然离不开对事件当事人的采访,这就需要记者去“问”。新闻报道中的“问”需要很高的采访技巧,它需要记者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不高高在上,也不卑躬屈膝,而是以一种平视的视角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沟通。而且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客观,记者应对与事件有关的亲历者﹑旁观者等尽量多的人进行采访,以更真实地还原事件的真相。

1.4 切

经过了上述三个环节对新闻事件的采访调查,整个事件的真相已经浮出水面,观众也通过记者的报道获取了新闻事件的完整信息。现场报道的最后,记者要对整个事件进行一个简要的综述,并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就是“切”。为了体现客观和权威,记者通常需要对与事件相关的专家进行采访,以做出最后的结论。

2 摄像记者对现场画面的准确及时捕捉

电视是声音和画面结合的艺术,电视新闻最大的魅力来自于镜头对于新闻现场声音和画面的呈现。摄像的基本功体现在推﹑拉﹑摇﹑移,推而广之,这四个字同样适用于摄像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报道。

2.1 推

摄像机位置不变,而被拍摄主体离镜头越来越近人们称之为“推”。推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是被拍摄主体越来越大,而新闻现场报道中的“推”则是通过摄像记者捕捉到的特写镜头,近距离地呈现新闻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更好地还原事件的真相。特写镜头超越人眼的普通视角,极具视觉冲击力,能够使观众产生与新闻现场更近的距离。

2.2 拉

为了更好地呈现新闻现场的全貌,让观众对现场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了解,除了特写镜头的运用,摄像记者还要适时地将镜头“拉”出来,展现此时此地出现的各个人物﹑事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以使观众及时地了解事态的最新进展。“拉”也是摄像记者大局观的体现,要求摄像记者对新闻事件要有全局的视角,这与出镜记者的“望”异曲同工。

2.3 摇

“摇”镜头则可以让观众连续﹑完整地看到此画面上﹑下﹑左﹑右更多的信息,从而使观众对新闻现场有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这需要摄像记者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随时将镜头对准最需要拍摄的对象。

2.4 移

新闻现场事态的发展是动态的,随时发生变化的,这就需要摄像记者审时度势﹑及时跟踪,做到镜头的移动与事件的发展完全同步,不漏掉事件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中的任何细节,用镜头去追问真相。

3 结语

电视新闻的现场感有赖于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的通力配合,不论是出镜记者的望﹑闻﹑问﹑切,还是摄像记者的推﹑拉﹑摇﹑移,考验的不仅是记者的基本功,更要求记者要有对新闻的灵敏嗅觉和职业精神。新闻的现场感就在那里,就看记者如何去获取,并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现场感电视新闻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的思考
提升新闻广播现场报道职业能力的思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我在现场”——突发事件直播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