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子女的盲区

2018-02-22 01:28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赵老师观点理性

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赵 郡

教师来信:

尊敬的赵老师,您好。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高中生的家长。每次教育自己的学生时,我都是理直气壮、内心坦然的。如今,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却束手无策了。作为教师,我深信“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所以从小就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喜欢学校。可是最近,孩子多次向我抱怨,说他的某位老师观点太教条、知识太陈旧、要求太死板。我教育孩子不能这样评价老师,要相信老师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可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仅抱怨老师,而且嫌我唠叨,说我不理解他。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导他,面对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了。请赵老师帮忙想想办法,我不想因此影响亲子感情和孩子的师生关系。

一名困惑的教师母亲

郡与解惑:

读到这封来信,我十分理解作为父母的教师内心的纠结,更同情那些成长在教师身边的子女们。

如同信中所言,作为教师,我们喜欢讲道理,更喜欢用道理评判事物。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不仅理直气壮而且十分坦然,是非分明,对错有别。慢慢地,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养成的习惯,逐渐固化为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的态度。但是,这种“两分法”的处世哲学,常常会在自己孩子成长中或亲子关系中碰壁。

教师子女通常比较懂事、知书达理,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教师子女也常有一些遗憾,例如,不能调皮捣蛋,不能尝试一些所谓的“错误做法”,以及应该无条件地尊敬每一位老师,因为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就是老师。这不仅是教师子弟容易陷入的怪圈,也是很多为人父母的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困惑。

我们应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看待他们的老师、同学、班级甚至学校呢?是不是一定要求他都喜欢、都接受呢?

我觉得不尽然。孩子慢慢长大,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客观地看待人、事、物,教会孩子多维度看待事物、多视角分析辨别、多角色体验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理解并处理好各种关系。

当然,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看待孩子老师的言行、观点、教学素养等。我认为,老师也是普通人,其个人修养和专业素养,也都处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孩子的老师未必说得全对、做得都好。对于老师做得不够好的方面,我们没必要硬是要求孩子接受老师的做法。

不妨听听孩子的想法和观点,了解他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孩子因为个人情绪而针对老师发牢骚,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合理发泄,在平定情绪之后,教会孩子如何客观看待问题,并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宜推卸责任。

但是,如果孩子不认同老师的某些观点或做法,不妨引导他换位思考:换作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做,进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果孩子说完后我们也觉得无力替老师辩驳,那么何妨尊重孩子的看法呢?我们甚至有必要为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及坚守观点的勇气点赞!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尊重他的思想及理性尝试。

同时,我们应引导孩子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能够就事论事、不以偏概全。让他们懂重:可以不赞同老师的观点及做法,但要尊重老师。当孩子能够辩证地看待人与事时,他的内心会更为平静,他对人、对知识的接纳范围会随之扩大。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他对人的理解而变得更加和谐。

孩子的成长不会一蹴而就。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孩子变得更大气、更理性也更乐观。当我们能够更加人性化地理解和看待自己的孩子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时,我们也就能更为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学生,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行为。

猜你喜欢
赵老师观点理性
我的 “蜡烛”老师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观点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