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范长江的新闻实践对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启示

2018-02-22 00:39
新闻传播 2018年18期
关键词:范长江西北新闻记者

(太原广播电视台 山西 030200)

一、范长江与西北通讯

范长江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极有影响力的人物,中国记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联合会设立的范长江新闻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范长江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西北通讯报道至今都对新闻记者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西北之行,沿途撰写了大量新闻通讯,首次真实、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备受全国读者的关注。发表《中国的西北角》之后,他又撰写了《塞上行》、《西线风云》两部传世之作,不仅使他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闻界著名的新闻记者,也让西北通讯成为新闻记者践行新闻理想、秉承国家与民族意识,不断为新闻事业奋斗的标杆。

(一)前赴西北的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政权日渐壮大,让国民党政府感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东北、华北相继沦陷,国民党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绥靖政策,共产党被迫向西转移,西北地区因此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并成为国共两党斗争和抗日战争中的双重焦点,很多国内媒体和有识之士包括普通民众都意识到大西北的重要性。《大公报》在1932年4月26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西北地区是抗战的后方,但由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许多情况不为人知。范长江前去西北采访,得到了《大公报》的支持,可以说,范长江的西北之行是当时时代背景下,襟怀救国梦的新闻记者践行新闻理想的一种方式。在范长江的笔下,新闻理想变成了一篇篇的通讯报道,向热望获取西部情况的普通大众传达着讯息。

1937年初,范长江得知西安事变消息后,又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急从宁夏飞抵兰州进入西安后赴延安,成为第一个由白区进入延安的中国新闻记者,先后访问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事变的真相,及时澄清了社会舆论。他的报道如实地阐述了国内各民族的问题、国家统一及途径问题和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问题,并作为一名正直的爱国人士向读者介绍了国民党统治区的状况以及西安事变的始末,宣传了共产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引起社会巨大的轰动。

(二)西北通讯及其特色

出于新闻记者的敏感,范长江认为,前赴西北的实地采访不仅可以将抗日问题见诸报端,还可以向社会大众展现当今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况,引起人们对当时中国命运和走向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西北之行中,范长江行程4000多里,历时10个月,北到包头,西至敦煌,东抵西安,历经千难万险,甚至遭遇生命危险,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川西北都留下他沿途采访的足迹,雪山高峰、原始森林、戈壁荒漠都有他探索真相的身影。有数据统计,范长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两次西北之行过程中,共写下256篇新闻通讯,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了西北民族问题,全面反映了西北地区的情况,被收录在《中国的西北角》与《塞上行》中。

二、西北通讯的报道风格与职业精神

范长江认为,通过自己前赴西北的实地走访,可以让读者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实情,引起广大爱国人士的共鸣,从而关心和改变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一)别具一格的西北通讯报道风格

范长江只身进入西安、延安,先后访问了许多群众和共产党领导人,不仅描写了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故事、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程度,还发表了大量的战地通讯,对民族问题、阶级矛盾、内忧外患等社会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揭露和分析,宣扬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所采写的西北通讯不仅充分发挥了新闻的传播功能、回答了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其纯熟的文字表现手法更为他的作品锦上添花。可以说,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已成为研究西北人文历史、发展情况、风土人情的资料库,称得上是当时人们了解西北的一个窗口。时至今日,《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著作仍然脍炙人口,其融入爱国情怀、历史思考、实践精神的报道思路和勇于付诸行动的精神,值得新闻工作者学习。

(二)融入了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怀和思考

范长江的西北通讯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影响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了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怀和思考。范长江在他的西北通讯中,分析了中国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危难的民族态势,认为当时东亚国际的争夺重心不断集中于中国,而“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华北被日本相继侵占,只剩下内蒙一带的蒙古族,宁夏、青海、甘肃一带的回族,西康、青海、四川边境的藏族,这些都集中于西北地区,如果外力煽动,肯定会造成动荡。由于路过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范长江还采访了很多当地的居民、官员,不断思考民族关系问题,由此产生的这些纪实报道为当时解决民族矛盾提供了可靠依据。

范长江采写的西北新闻通讯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研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又联合一批进步文化人士,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宣传抗战、团结、进步,范长江对红军长征的报道使得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红军之于中国未来前途的重要意义,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民众革命意识、保家卫国意识的觉醒。

(三)令人尊敬的新闻理想与职业精神

随着共产党的战略大转移,就在范长江进入西北考察时,国民党也将其围剿中心放在了这里,处处都有战争的痕迹,到处碉堡林立,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采访,最终形成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旅行通讯。难得可贵的是,战争没能停止范长江采访的脚步,西北通讯发表后,应国内时局和新闻理想的驱动,范长江仍然一次次地深入战场,及时向国人发回最新战报,这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品质,是其新闻职业忠诚度的体现,是难能可贵的新闻理想和职业精神,也正因这种精神,才推动着一名职业记者不断攻坚克难、奋斗不止。

三、对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启示

“如果记者能够为理想而工作,那是非常值得为之拼搏奋斗一生的。”范长江曾这样表达自己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他的一生也确实做到了为新闻事业奋斗不已。在赴西北采访的过程中,范长江不仅表现出了一名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也表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新闻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勇于追求、坚持真理、不畏艰险的实践精神以及对职业理想的坚持等优秀品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一)思想认知层面:国家意识

范长江的西北通讯是在心怀国家民族意识的前提下结出的硕果。在采访中,他面向广大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同西北民众保持广泛的联系,站在群众的立场,遵循群众的思维,真实客观地反映他们所处的环境,向广大民众传递信息。他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西北的社会现状,深刻地反映了民众疾苦、政经环境、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西北通讯因此成为当时研究西北民族问题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定位大局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新闻实践层面:西北通讯

范长江的新闻实践,不仅是文体方面的创新,还开辟了一种脚踏实地、融合人文历史、忧患国家民族的通讯文体,更饱含着他超强的新闻感知能力与新闻实践能力。范长江始终坚持以民众的视角选取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报道,这一点值得当下新闻从业者学习和思考,如何通过有价值、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闻采访与发布,将勇于探索的新闻实践精神融入到媒体融合发展浪潮中。

(三)职业认同层面:新闻理想

范长江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仅胸怀新闻理想、坚守健康高尚的人格和对新闻事业崇高的热爱,还不断在新闻实践中培养各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他不仅有着极高的新闻敏感,还主动克服困难,深入一线去采访,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同时不断培养交际能力,与各种采访对象打交道,从而保证信息灵敏、渠道畅通。他还具备广博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天文等,以不断开辟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这些知识和素养也是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的。新闻职业人只有具备坚定不移的新闻理想,才会发出熠熠生辉的思想光芒,才会形成一篇篇优秀的新闻作品,从而传递信息、浸润人心。

猜你喜欢
范长江西北新闻记者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一座西北小城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启幕
内江市东兴区:挖掘“范长江家风”故事
范长江与张季鸾:何以从道义之交到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