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介的传播效力浅议

2018-02-22 15:03吴晶晶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场感外界灾区

吴晶晶

广播是通过传导线和无线电波来传送声音信息的新闻传播工具。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和网络媒介已经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播不再是人们最主要的获得外界信息的手段。也因为其只能传播声音,而不能传播画面的局限性,逐渐处于边缘化的境地,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野。但是,广播因其及时、迅速、携带方便,又极少受到外界干扰的优势,在突发性事件中仍然有着特殊的、无法被替代的地位。

1 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介的传播效力

1.1 及时与受灾现场进行连线

通过广播可以及时与受灾现场进行连线。广播媒介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迅速而及时的报道。由于广播信息的制作成本低廉,通讯设备携带方便,只要所在位置能满足向外界打电话的条件就可以进行广播直播工作。而广播的接收设备——收音机,也可以在保持移动的情况下有效收听。面对突发事件,广播可以立即成为传递消息、沟通信息的平台,有效地协调、组织、动员救灾工作。

1.2 报道方式便捷,有现场感

广播在播报如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还具有现场感的优势。例如,可以在直播间与现场新闻记者进行连线,这样新闻广播的现实感就会大大增强。例如,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连线记者可以在事发地同时段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其及时性和现场感都很强。因为有了实时跟踪和报道,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受灾地区的真实状况,也为外界的营救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数据,为营救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也为营救计划根据受灾实际情况变化进行第一时间的调整创造了时机。

1.3 可以进行特殊事件的连续性报道

在灾难发生时,灾区外界的人们都想了解受灾地区的发展情况,如受灾群众的救援和妥善安置等情况,以及灾情的进一步变化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于灾区的关注和关心,更可以为救灾工作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其他的通讯设备,如电视、网络等相继因为成本和运营等各种原因的限制而相继撤离灾区,广播则能够继续进行连续性报道,继续帮助社会各界关注灾情的进一步发展和灾后重建工作。这样的连续性报道,既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又可以引导人们持续关注灾区的变化情况,妥善进行下一步的安置工作。

1.4 传播政府声音,稳定民心

在突发事件的关键时刻,广播也可以有效地传递政府的政策,反映百姓的心声,同时有利于对灾区群众的情感抚慰。例如,在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的抢险救灾中,温家宝在开往郴州的火车上,接受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这次冰雪灾害的抢险救灾情况,并向灾区人民表达慰问,向全国人民拜年。而在当天,政府的有关部门又向南方受灾地区捐赠了5万台收音机,让在火车站的滞留人群和偏远地区的人们能够及时通过广播了解灾情的最新消息和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起到了重要的安抚公众情绪的作用,让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体会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关怀,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1.5 集结社会力量

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广播及时了解事件现场的具体情况,事件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广播将实地需要的救助公布给社会公众,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例如,汶川地震发生时,社会各界就通过广播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的资金和救灾物资。灾区出现紧急状况时,也可以通过广播向社会各界求助,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志愿者奔赴受灾地区的壮举。当受灾地区资源枯竭,人口饱和的时候,也是通过广播组织大量救灾人员撤离受灾地区,为灾区的进一步救援提供了空间。另外,在交通事故中,广播还可以有效地帮助疏通事故街道的车流量,缓解街道拥堵的情况,便于交警部门和医疗部门进入事故现场展开工作,也可以在交通人群中寻找目击证人、肇事逃逸者等,协助交警部门展开工作。

1.6 收听广播更加方便廉价

广播通信有利于救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听广播的廉价性。不论是广播的播报设备还是接收设备都非常廉价。例如,一台收音机的价格最多也只有百元,相较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可谓是价格非常低廉。所以,与电视、网络等传媒相比,广播的运营成本低,受众接受的成本也低。同时,广播接收设备的携带也十分方便,受到外界的限制也小。例如,每一辆汽车上、火车上都配有广播播报系统,像手机等电子设备也具有收听广播的功能,这些广播设备都可以进行移动收听,又因为广播信号的受干扰程度最小,所以,在灾害现场的特殊环境中,最难受到外界的干扰,也就能够最准确、及时地播报信息。

2 广播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现实意义

2.1 流动人口依然是广播的主要受众

在当今的社会信息传播领域,虽然已经有电视和网络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广播依然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有很多到城市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对于城市来说,他们是外地人。而对于农村来说,他们也渐渐变得生疏。这样的尴尬境地,造成了流动人口漂浮的心态。在繁忙的工作与疏离的人际关系中,人的性格会变得日益冷漠,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社会与集体的利益。因为常年在外漂泊,长期处于艰苦的生活环境之中,没有闲暇的时间与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看报纸、收看网络节目。这个时候就需要广播来陪伴他们,给他们的心灵以安慰,这成为他们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

2.2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网络媒介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的划分越来越细。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观看、收听、接受自己喜欢的信息。这在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同时,也造成相信息闭塞。那些人们没有留意的信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这样长久的影响之下,也就造成了人群的分化。所以,在现今的社会中,大众传媒主导公众议程,影响人们的公共生活,因其自上而下的社会影响力,更加突出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特质与特点,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而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只有共处人群团结,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推进社会的进步。

3 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广播因其及时性和现场感而在现代传媒当中依然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广播的低成本和便捷性,加上其制作门槛更低,信号传输强,受干扰程度小,对周遭环境的要求很低,这些优势使其成为突发事件播报的重要媒介。广播在灾区与外界的互动、政府政策的传输和落实、稳定灾区民心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综上所述,广播媒介在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理中是无可替代的,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广播媒体人在未来要继续研究如何让广播在突发事件中更有力地发挥其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母丹.广播新闻编辑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9):165,217.

[2]周静.广播应急机制的传播优势——以《剧毒河豚丢失全城紧急寻找》为例[J].视听纵横,2017(1):54-55.

[3]赵英敏.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对广播记者的素质要求[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1):251-252.

[4]阎亮.融媒体理念下新闻广播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0):47-48,100.

猜你喜欢
现场感外界灾区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灾区援建项目代建制及其实践探讨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