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不放弃

2018-02-22 09:01小寒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心学校老师

小寒

在河南安阳,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创办了一所全国独一无二的民办学校,只招收中考分数300分以下,既上不了高中,也进不了技校,未来一片灰暗的孩子,并且不收学费。她用全部心血把一个个小“混世魔王”变成了大学生、留学生、公务员……更重要的是,在她的调教下,他们从无法无天变得有情有义,从四处惹祸变成四方传爱。

一个念头,一所学校

李路静是河南濮阳人,1973年出生,自小和母亲一起生活。家教很严,每天早晨5点起床,放学后要准时回家。母亲要求她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大学毕业后她去了深圳,在一家外企的办公室,工作得很开心。后来因结婚生子,她回到河南,定居安阳。2003年,她应聘到安阳的卫生学校当民办老师,教语文。没有宽阔奢华的办公室,没有西装笔挺的同事、客户,有的只是简陋的教室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

在卫校,有“小霸王”式的学生当众欺凌其他同学,李路静拎起椅子朝他丢过去,故意丢偏一些,长久地镇住了对方。但要怎样才能彻底去掉问题少年们心中的戾气,让他们能有一颗更包容、更友爱的心呢?一个暑假里,她目睹了周围好几个大孩子因群殴被打傻、打伤,目睹了孩子父母的伤心欲绝,不停地思忖着这个问题。

这些孩子普遍厌学,被认为没有前途,将来只能外出打工或者走上更糟糕的人生道路。李路静意识到,他们并不是真的像别人看到的那样糟糕,只是因为别人的嫌弃导致了内心的痛苦,因此孩子们用顽劣来武装自己的心,做很多出格的事情,让自己看起来显得强大。既是母亲又是老师的她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爱和关怀、信任与尊重,以及得当的引导,可以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学习的道路上来。于是她想到了为这样的孩子专门创办一所学校,万一自己的女儿以后也是其中之一,李路静不愿意她就这样被放弃掉。

2008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拿出工作多年的积蓄,租下滑县一处废弃的校舍,正式创办河南安阳文心高中,在社会上招收那些初中毕业后既上不了高中,也考不进职业技术学校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农村非常多,曾经有学者做过抽样调查发现,农村实行义务教育后,因经济原因辍学的比例越来越小,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少年,大多因成绩不好或不想上学而“主动”辍学。过早离开校园,也令这些孩子难以找到称心的工作。李路静想帮他们找一条出路。

办学头一年,文心高中只招收到13名学生,和代课老师的数量差不多。学校的性质是民办非营利,财政一直吃紧。但经济问题并不是最困难的,对于校长李路静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驯服少年心头的那头猛虎。

斑驳的红色大门把学校与外头分隔成两个世界,初到学校的顽劣孩子,时常把被子丢上墙头,盖住犬牙交错的碎玻璃,翻墙而去。老师得凭经验提前制止学生出逃,或抖擞精神四处寻觅他们。

李路静希望能在这所学校里,先帮学生“转习气”,再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或艺术类的高考,至少能留下一项兴趣。但“转习气”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一个酷爱打架,却本质善良的女生,李路静曾气得砸了一屋子东西。那女生慢慢可以在李路静面前克制怒火。

另外一个特别能打架的男生,同样打破了别人的头,李路静却从不动他,只讲道理,因为这个孩子经常被父亲打。一次斗殴之后,李路静给他讲彼得大帝的故事,彼得大帝从小有6个伙伴,后来变成30个,都成了自己的禁卫军。“你不能打你身边的伙伴,以后都是你的朋友。”她把这故事反复讲了半年,“你想当头,不是把人家打服的;想当领导,得换个方式。”终于,那孩子主动找到李路静,说要给对方父母道歉。李路静让他给被打的孩子端饭、洗衣服,两个人最后成了好朋友。现在,打人的孩子去做生意了,被打的则当了警察。

对老师来说,时刻记住学生是别人的孩子很难。教育有分寸,但师生之间又需要极为真诚的交流。“你把他们当学生,得让他们跟你有距离,但心与心的交流还不能有距离。”过了几年,李路静才能慢慢厘清这种分寸。

一次骑行,一次改变

大部分送来的孩子都是问题少年,九成是男生。校区把学生们都“圈”在了里面,寒暑假也让他们住在这里,比起回家学生们也更乐得呆在这,因为在文心高中的环境中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尊重与平等,那是在其他学校里难以享受到的,尤其是调皮捣蛋的孩子。

华飞鹏小学四年级时跟父母搬来滑县道口镇,16岁初中毕业后,他不想继续念书了。许多同龄人都不再念书,出门打工,往往不到一年就回老家结婚。

华飞鹏把街上游荡的年轻人视为偶像,连续几天在外头闲逛,看谁不顺眼,就拉过来打一顿,没什么理由。家如同宾馆,他跟父母打个照面就又出门了。华飞鹏跟父亲华国参说不过五句话,结果不外乎两人大吵一架,他摔门出去,或者被父亲暴揍一顿。

2014年的一天,華国参开出租车拉活,偶然认识了李路静。他曾听同事称赞过她那所“封闭式”学校,他后来又亲自去学校看了一次,决定把孩子送过去。

2015年寒假,李路静组织学生们去广东和澳门旅行,华飞鹏平生第一次坐火车。之前,他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景象,突然活生生涌现在眼前,他心里有一种打开的感觉。那次参观了深圳的“世界之窗”,还去了当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对比以前的小县城生活,华飞鹏才感觉到自己的浅薄。

同一年国庆长假,李路静带孩子们骑行去了西安。他们每天骑一百多公里,花一个月时间往返,在西安住了一个星期。他们去看了兵马俑、鼓楼和城墙,还参观了博物馆。之前的两届学生,分别骑去了敦煌和大理。

出发前两个月,他们就开始做准备,白天练习车技,晚上花两个小时跑步。他们得自己背负四五十斤重的装备、衣物,李路静不失时机地讲解人生道理,告诉他们,背包是他们的家庭,自行车是他们的事业,走到哪儿,家就背到哪儿。endprint

“上坡、下坡,骑盘山公路挺艰难的,真的挺累,很不愿意往上蹬,想下来歇歇。”华飞鹏联想到生活,“骑行和生活是一样的,再累、坡再陡,照样得往前走。”只过了两三年,打架的日子好像已经很远了,从前为什么那么暴戾和逆反,华飞鹏也说不清楚。

宋翠霞是位单身妈妈,孩子随她的姓。她曾经开过一间小卖部,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希望能专心经营小卖部。于是小宋很小就住校,跟母亲交流不多。孩子越来越像谜团,宋翠霞不了解儿子的生活环境,也闹不清楚他的朋友是谁。孩子一脚踹到人家胸口,进了派出所,她得出钱给对方看病。她一次又一次暂停小卖部营业,头发很快全白了。初一那年,小宋念了五所学校。在第二所学校,班主任让校长吓唬吓唬他,结果校长没吓唬住他,他吓唬住校长了。小宋好勇斗狠出了名。一位地理老师介绍他到文心高中,有家长抗议:他在这里,我就把孩子带走。李路静回应:“即使只剩最后一个学生,我也把他教育成人。”

对于爱打架的孩子,李路静有一套方法。她并不用检讨或斥责来教训他们,而是请来了武馆的散打教练教他们“打架”,让他们在正规的格斗实战中散发掉多余的精力。当他们学会顶着淤青向对手鞠躬致敬再握手言和的武道精神之时,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内心。

李路静总对学生们充满信任,不会对他们过度保护,相信他们能独立自主地做好各种各样的事情。用小宋的话说就是:能感觉到爱,感觉到李老师不是从功利的角度,而是真心想帮助他们,让他们回到校园,去见另外的环境,去看不一样的世界。

2014年小宋从文心高中毕业,当了特种兵,走前一天告诉母亲说:要不是母亲和李老师,我现在不知道会在哪里。

一片梨园,一片希望

九年间,李路静呕心沥血,让近两百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读完初中和高中,绝大多数考上大学,还有的进了部队,当了警察,成为公务员,有的出国深造,开启了崭新的人生道路。

但是办学之路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这九年,李路静为了培养这些孩子,欠下了两百多万的债务。已经毕业的部分孩子,不忍心扔下自己的老师孤苦办学,他们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有的甚至从国外回来,相约一起回学校帮助老师,招募新生、管理学校、代课等等,并想把学校农业基地上的黄梨开辟各种渠道卖出去,以支持老师的教育事业。

李路静在学校旁边开垦了一片梨园,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培养劳动品质,孩子们亲自开荒、除草、施农家肥。这些梨树苗第一年买来的时候,人家说是雪梨,后来结果才发现,被忽悠了,是晚秋黄梨。但是,没关系。大家仍然对这些树苗都悉心呵护,从未放弃,就像李老师对待他们一样。晚秋黄梨也很甜,不输给进口雪梨。因为种植和养护的时候,孩子们没有经验,就用了很多土办法,包括一直使用农家肥、手工除虫等等,如今,竟然种出了真正的有机梨。

2017年文心梨园产量预估达到15万-20万斤。孩子们通过自己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创办自媒体,联系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在网络上销售这些梨,帮老师还债,希望继续老师的公益教育事业。

李路静给这些梨起名叫“少年梨”。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暢,文心高中梨园采摘人手紧缺。文心高中在2017年被纳入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助学项目,志愿者们也陆续加入到采摘“少年梨”的行动中来。

李路静看着那一张张热情的面孔,感觉到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这片梨园给她带来一些新的希望,所以她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学校不再收学费,全公益办学,以减轻家长的负担,把最现实、最艰难的责任扛在自己肩上。

这几年,李路静接连生病,差点被老天爷收走。一度,她甚至再不想见到学校和学生,但最后还是回到校园里,她形容自己:“老天爷把我送到这个地方来了。”她在意那些孩子,想要用生命去爱他们:“一个个都跟小‘混世魔王似的,你不爱他们不行。如果爱,就不能放弃!”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心学校老师
冬天来啦
节日的烟花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