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非遗,本就不老土

2018-02-22 09:09超侠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期
关键词:老土文化遗产物质

超侠

2017年11月20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门拳项目的展会上,武汉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的小品《七品芝麻官判案》上演了幼儿“状告”父母的插曲。“我爸爸一有时间就打《王者荣耀》,我妈妈喜欢用手机在网上买东西,他们没时间看我打拳。”因无人欣赏,一个小女孩深感郁闷。男生小毅也“告状”:“妈妈天天刷朋友圈,看到别的小朋友学这学那都点赞,我想学鱼门拳,她却不搭理。爸爸说学打拳不如学弹钢琴,不然他都不好意思晒朋友圈。”

这则新闻的标题是《幼儿学非遗“鱼门拳”,竟被父亲觉得“土”》。但在笔者看来,孩子学鱼门拳并不是土,而是那些家长根本不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鱼门拳”是湖北省的传统拳种之一,属南拳类。它起源于三百多年前,是武汉码头文化的衍生物,也是荆楚武术文化的代表,有专家称:“它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灿烂的中华文化,一种奋发向上的励志精神,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其实,不管哪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鱼门拳在内,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都应该善待珍视它。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蕴藏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历史记忆,同时具有丰富多样的精神养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可以使我们产生一种对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认同感。

传承非遗文化,就是要像武汉在幼儿园推广鱼门拳一样,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抓起。孩子的好奇心浓,更容易培养某些方面的兴趣。往长远里说,童年的兴趣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影响一个家庭的文化喜好,甚至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未来。

一些家长之所以认为孩子学非遗“老土”,是没有认识到非遗对我们国家、民族、地区乃至家庭、个人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一些非遗也可以玩出大名堂。据报道,最近在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首批“大国非遗工匠”评选活动中,重庆人潘啟慧荣耀上榜。潘啟慧在4根金丝弦上刻出 600多字的《琵琶行》,其他工艺品大师则为这把琵琶打造了对应的琵琶女、坐凳等。业内人士估计,这套作品价值逾百万元。这就如同老话说的:“即便在荒年,也饿不死手艺人。”

面对孩子学非遗,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家长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创造条件,温情陪伴加上真诚鼓励。家长如果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只会打击他们的信心,甚至影响他们学习其他技能和技艺的积极性。孩子学非遗与学钢琴,其实并不矛盾。据说现在一些学校的幼升小、小升初招生加分项,已经從钢琴等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例如京剧和剪纸等。所以,家长大可坦然将学非遗的孩子晒于朋友圈。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土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是影非影
ABC ENGLISH SALON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尴尬的电子贺卡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