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精巧的机器人

2018-02-22 09:19刘永加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期
关键词:僧人机器人

刘永加

最近,由香港的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设计的一款人形机器人索菲亚,参加在沙特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发表了演讲,并被授予沙特阿拉伯国籍。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获得合法国籍的机器人,可见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古代,聪明的中国人早就研发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并且具备了相当先进的功能。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有关机器人的记载。据《列子·汤问》:周穆王西巡时,途中遇到了能工巧匠偃师,偃师说愿意把自己的技艺献给周穆王。不一会,偃师带着一个“人”来见穆王。穆王惊奇地看着它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样。摇摇它的头,便唱出符合乐律的歌曲;捧捧它的手,便跳起了符合节拍的舞蹈。穆王很稀奇,还把宫内妃嫔叫来一起观看。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会唱歌跳舞的“人”居然招手勾引王妃。穆王大怒,偃師赶紧拔剑先把那“人”斩了。穆王这才发现,原来那并不是真人,而是用皮革、木料、胶漆等东西制成的“机关人”。这件事影响深远,直到唐代诗人李商隐还在诗中写道:“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这应该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机器人了。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刘彻的部将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妒忌成性,便使一计,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脸上搽上彩色胭脂,然后把它放在女墙上,发动机关。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看得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当作是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平城这才化险为夷。这个传说没有确切记载发明者的名字,但是把机器人用于战争,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三国时期也出现过机器人,马钧是那时的发明家,他曾用木材制成原动机,以水作动力,带动木质机器人,使之能做击鼓吹箫、跳丸抛剑、攀绳倒立等动作。西晋时傅玄著的《傅子》记载有此事。

隋唐时期机器人有了大发展

到了隋唐时期,各种奇巧的机器人纷纷登台亮相。隋炀帝时,有个叫黄衮的人,制造的机器人很是先进。据《太平广记》记载:黄衮用木头制成了七艘八尺长的小船,每条船上站五个两尺多高的木质机器人。这种小船放在皇家园林“曲水流觞”的专道里,供隋炀帝和权贵们饮酒取乐。活动开始,小船绕曲水缓缓而行,一个机器人在船头掌篙,另外两个在船中间划桨,船舱的两个机器人一个端着酒杯,另一个捧着酒钵。“曲水”沿岸的廊下,坐着王公大臣。小船每到一个廊下即泊住,端酒的机器人把酒杯递给岸上的人,人们饮毕还杯,它赶紧接住,并转身向捧酒钵的机器人要过木勺添满酒杯,再到另一个廊下,继续递给别人。

唐朝机器人更是继续发展,那时沁州有位叫杨务廉的巧匠,他的发明创造同样惊人。他曾经雕刻了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后,机关的键钮发动,木僧人自己说“谢谢”。沁州人都想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争着往木碗里放钱,所以木僧人挣钱可观。当时洛州的殷文亮也不甘落后,他刻制的木机器人不仅能说话,还能唱歌吹笙、劝人饮酒。更为巧妙的是,如果酒杯里的酒没有喝干,木机器人就不再给你斟酒;如果没有喝尽兴,就连唱带吹催促你继续饮酒。他还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给它穿上绫罗绸缎的衣服,变成女招待给客人倒酒。

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柳州刺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就浮出水面返回。它捉鱼的奥妙在哪里呢?原来,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了鱼饵,并安有机械的部件,用石头坠着它沉入水中。当鱼吃了鱼饵之后,机械部件就发动,石头从它口中掉落水中,它就合口咬住鱼,并自然地从水中浮到水面。这应该是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明清时期机器人功能更加完备

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前面介绍的表演机器人、乞讨布施木僧人、捧茶机器人,其程序都无法固定。

但是,宋代以后,人们研发了不少固定程序的机器人,应用于记时和日常生活。

据《明实录》记载,明代司天监所制造的水晶刻漏,上有两个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可惜的是,这个刻漏被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击碎。据原文说:“洪武元年冬十月甲午,司天监进元主所制水晶刻漏,备极机巧。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上览之,谓侍卫曰:废万几之务而用心于此,所谓作无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岂至亡灭。命左右击碎之。”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识货的人,朱元璋竟然以影响工作为由而毁掉了科学家的发明,令人叹息!

明末姜准《岐海琐谈》中,记载了一个叫黄子复的能人,他制作了个木人,可以给客人端茶送酒,还刻有木犬会咬住客人的衣服,挽留客人。文中载:“山人黄子复,擅巧思,制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尝刻美人,手捧茶托,自能移步供客。客举瓯啜茗,即立以待;瓯返于托,即转其身,仍内向而入。又刻为小者,置诸席上,以次传觞。其行止一视觞之举否,周旋向背,不须人力。其制一同于犬。刻木为犬,冒以真皮,口自开合,牙端攒聚小针。衔人衣裔,挂齿不脱,无异于真。”可见,明代时机器人的制作水准不断提升。

到了清代,机器人技术也一如明代一样得到了新的进步,福建的能工巧匠就造出了更加逼真的机器人。据清咸丰五年(1855)编纂的《邵武县志》记载:当时,福建邵武县有一个名叫陈岚的年轻人,心灵手巧,爱钻研科技,善于发明创造。他制作出一个高仿真的“美女机器人”,不但会转动眼睛,而且“含睇凝笑”,可见其仿真程度之高。尤其难得的是,这个机器人会行走,家里来了客人时,它还能“捧茶迎宾”,“次第顺序,不失礼仪”。这些技术的发展应用,不断推进我国古代机器人的发明制造,为后来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僧人机器人
你好,机器人
寺庙中有多少僧人
白云深处
人生即修行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
泰国开礼仪课改造“花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