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问题分析

2018-02-22 06:07沈晓雷
南方企业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国有企业

沈晓雷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导力量,同其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私营企业一样,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具有国有企业性质,所以对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融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本文就财务风险防控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财务风险;国有企业;防控管理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引领地位,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经营主体,面对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改革的逐步深入,也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保障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充分用好用活国有资产更是一项必要的保护屏障。风险,是指因不确定因素而导致不利影响或后果的可能性,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筹措、投资项目、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联的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导致国有企业不能良好高效地生产运营、不当使用其所代管的国有资产资源,甚至会影响部分承担公共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不能有效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众服务、服务管理。因此,通过对风险意识的认知,增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力度,能够促使财务管理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国有企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未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风险

由于过去存在的传统粗放式管理以及对财务制度管理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重业务轻财务等原因,相关财务制度不全面、陈旧,未及时根据新的业务形势予以调整,或者有制度不重视,有制度不遵守,不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规则办事,随意性较大。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也会导致违规支出、挤占社会资源、影响履行职能的重大风险,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预算管理风险

国有企业大多由老企业转化而来,在企业发展方向方面,个别单位或者还停留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经营观念陈旧,或者对预算管理存在理解偏颇,偏于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对单位长远发展的规划,支出不规范,任意性较大,或者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需要,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充分,并未与单位职能及与实际业务相关联,导致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或者不能很好地履行部分社会公共服务及管理职能。

投融资风险

资金保障是国有企业经营的命脉,这一点与私营企业相同。投融资风险主要体现为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作为经营实体单位,国有企业同样会遇到到期不能歸还长短期债务的风险,为扩大业务规模,需要项目投资,又会存在前期调研不仔细,可行性研究不详尽,以及后期投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投资失败风险,这是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财务风险。

资产管理风险

国有企业拥有私营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可以运作、管理国有资产,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却存在着国有资产管理不严,使用程序不规范,未明确资产使用责任人,未实行资产管理监督的状况。

内部控制风险

如因单位人员配置问题导致人员不足而存在一人多岗及未进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岗位设置,重大项目未经集体决策,审批手续不严格,关键岗位长期不轮岗,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职业谨慎性等问题。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

应密切联系实际业务,建立健全各项相关财务制度

国有企业业务经营繁多纷杂,覆盖范围广,更加需要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管理规定及单位自身实际业务,结合财务管理要求,建立起符合全面、细致、简约并切实贴合业务需要、易于执行等要求的财务制度,不死板,不生搬硬套。财务制度的制定和严格执行是为了更好地为业务保驾护航,是业务的规范化管理,而不是业务的桎梏,应该严格执行而不是空有其名。

加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是新经济形势下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业务资源整合利用效率的重要管理方式。首先要明确预算目标,既要履行作为国有性质企业的职责,又需要依据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结合单位自身实际业务,制定符合单位自身需求的预算体系,明确工作目标,精细化核算。预算编制必须合法合规,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要考虑全面,内容详实。预算管理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和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应关注预算的执行进程,对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组织做好预算执行评价工作。

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由于单位自身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国有企业切实负责管理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应秉承科学配置、合理使用、优化资产结构的使用原则,并结合预算管理,指定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实现资产对口管理,并联同财务部门、实物使用部门实行共同管理,按照标准实行资产配置,严格控制资产规模,做到有效利用, 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能,资产管理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障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散,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国有资产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损害国家利益。

坚持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及管理能力培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不仅仅局限于收支结余的监督核算,更需要全面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核算,不能抱着知识够用即可、止步不前的懈怠态度,不能仅仅局限于做记账会计的狭义范畴,尤其是现阶段不断更新的各项财经法规,以及日新月异发展的经济形势,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作为单位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并强化财务风险防控的意识,通过坚持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把关,预防把控财务风险,坚持财务业务的学习,坚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持续更新知识结构,工作中形成一个共同前进的工作团队,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并在单位内部持续做好各项财务制度的宣传培训工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大各部门联合监督力度

内控制度的健全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合理保障。财务风险,重在“防控”,而不是过后补救或补救不及,如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实行内部授权审批制度,重大项目集体决策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首先需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对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牵头,并指定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坚持全面全过程控制,关注重大环节风险、均衡制约、适应的原则,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也可结合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审计业务的各有侧重进行优势互补,同时财务、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对本单位业务行为、财务行为实施监督的联合工作机制。

加强投融资管理,优化资本结构,注重资金风险。

重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定投融资重大业务的项目审批工作程序,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健全审批手续,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并严格资金收支管理,严禁账外设立“小金库”,将单位全部业务纳入账内完整核算,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程度,增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透明度,更好地防范国有企业资金遭截留、挤占、混用、挪用、流失的风险。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的经营状况,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状况是很值得企业深究的问题[2]。财务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仍然属于单位内部风险中的可控风险,所以,国有企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致力于研究风险防控措施是势在必行的工作,勇于发现不足,积极改进,注重自身各项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一定会有利于单位和国家的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倪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

[2]张新民.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