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8-02-22 10:47韦田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课文

韦田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学科,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义务在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担负起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责任。

一、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课文。

1.课文中蕴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赞扬了祖国的秀丽山川,物华天宝。从新疆的《葡萄沟》到宝岛的《日月潭》,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到《美丽的小兴安岭》,从北国的《长城》到南国的《桂林山水》,仿佛向小学生勾勒出祖国辽阔的疆域、锦绣的山河、丰富的物产、美丽的家园。教师引導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课文中蕴含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歌颂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著,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如《将相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全文通过几个小故事,赞扬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从他们的身上,小学生能感受到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王二小》《刘胡兰》等文章通过人物英雄事迹,反映出中华儿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通过教学,让人物精神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课文中蕴涵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

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融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中。如赵州桥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赵州桥风采依然,足以体现祖先的聪明才智;万里长城,无不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勤劳。灿烂的中华文明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题材。

二、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以情感共鸣激发爱国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入情感教育,没有情感的作用,再伟大的人物、再辉煌的历史,都是空洞的理论,无法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最近,网络中有两段视频可以为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注入情感教育,并在情感教育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一段是一位小学生在朗诵《刘胡兰》时,当朗诵到刘胡兰躺在敌人铡刀下英勇就义时,不禁大哭起来的视频,场面非常感人;还有一段视频是一名上学迟到的小学生正飞速赶往学校,当校园响起国歌时,该小学生立即停止脚步,庄严肃穆,对着国歌传来的方向敬礼。两段不同的视频体现的是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精神的感染。由此可知,当讲到爱国主义素材课文时,教师应该适当地介绍课文的背景,因为有的课文内容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教师必须介绍相关背景,才能帮助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反复朗诵、品析相关词句,从对文章的朗诵中,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效果,以情感上的共鸣体验着对祖国及美好事物的热爱。

2.以情境创设内化爱国热情

在教学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时,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生动和巧妙的导语,并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兴趣,并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动人音乐等方式,让小学生耳濡目染,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爱国情感也会油然而生。

3.以作文训练升华爱国情感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写作能力不仅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和思想,还是学生外在行为的内在表达。因此,作文教学是渗透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应立足正确的思维、价值判断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作文题目,以此启发学生灵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及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行文中感悟爱国主义情感,提炼爱国主义精髓,从生活的小事中发现真、善、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升华内心的爱国情感。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是非、价值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通过循序渐进、有机渗透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正确价值观。

1.在国家层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崇高的理想就是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理想,通过对王二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的学习教育,通过这些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独立和尊严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清“国家”两个字的意义,为其将来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奠定思想基础。

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文中的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出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奋发有为,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2.在社会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社会层面上,真、善、美是人类最高尚的价值取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真、善、美,知道什么是真、善、美,能够正确地辨识假、恶、丑。如址《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就提出了人总是要死的,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张思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正确价值理念。

3.在个人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语文教材中关于明确行为准则,践行道德标准的素材。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的钱学森不为金钱利益所动,毅然选择回归祖国,还有刘胡兰面对敌人血淋淋的铡刀毫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王二小、董存瑞、王若飞等都展示了当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命与祖国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践行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

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材,小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找准爱国主义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让每一位学生自觉践行,为将来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课文
祖国祖国我爱您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意聊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对祖国唱出爱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爱我的祖国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