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分析

2018-02-23 02:5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阶段

(上海市徐汇区龙南小学 上海 200232)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开端,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转折时期,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教育阶段,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上不加以重视,则学生的幼小衔接效果将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学生的小学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小学教育阶段和幼儿园教育阶段相比较,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具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综合以上两方面原因,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注重指导,养成习惯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的,因此他们在自我管理能力上还较差,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基本特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将学生应该记住和掌握的行为准则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为了养成学生在课前及时做好上课准备的习惯,我将课前准备要求编成儿歌:“铃声响,进课堂。书放好,人坐正,静等老师把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坐姿端正声音响。[1]”这样学生在课前通过儿歌背诵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课前准备意识。上述为一般的行为习惯准则,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薄弱点,教师还需要及时进行单项强化。如我班在排队集体行动过程中,很多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排队过程中有的学生乱说话,但是在我及时制止过后,学生暂时停顿后依然会低语,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采取之前语言制止的策略,而是在有学生说话的过程中终止队伍前行,多次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排队出行的过程中有良好表现。

二、行为示范,以身作则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2],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教师的崇拜和尊敬,班主任教师的言行也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基于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就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用自身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幼儿园相比较,一年级小学生面临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打扫班级卫生,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其实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很多孩子没有做过打扫,我就在每天孩子们值日的时候留下来,参与到孩子值日活动中,并及时对孩子进行纠正和指导,适时加入表扬让孩子干劲十足,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单独值日能力明显提升,虽然可能地上还会有些纸屑,桌子排的还是有点斜,或者忘记给垃圾桶套上垃圾袋,但是只需要教师稍作提醒,小朋友就能很好的修正。

三、具体的习惯养成策略

1.学会认真听讲

尽管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毕竟是处于幼儿园教育时期,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较低,很多学生在升入小学后,不具备基本的听课习惯,对于课堂学习的常规要求掌握不够,因此需要教师集中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很多小学班主任教师也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因此班主任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通过课堂表现奖励小红花的活动,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规范读写姿势

读写姿势的规范是小学一年级教育应该格外重视的习惯培养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很多时候在读写过程中,小学生不能规范读写姿势,坐得东倒西歪。许多学生做练习时头很低,握笔姿势不正确,书写也不规范[3]。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日常学生书写过程中,笔者特别强调学生要“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手指离笔尖一寸远。[4]”通过这样的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3.学会劳动,爱护环境

上文提到过,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和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较其中一个的重要的区别就是小学生需要独立进行班级卫生打扫,借助打扫卫生的契机也要养成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班级卫生打扫的基本要领和保护环境卫生的基本措施。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扫帚和簸箕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垃圾的处理方式,将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

结语

总之,针对刚升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既是一种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在班级管理工作应该积极把握学生的特点,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有序的培养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我国小学教育质量提升。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