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训练视域下的音乐教学设计

2018-02-24 00:41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律动乐曲乐器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有效训练学生的音乐敏感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记忆,培养良好的乐感,为深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基础。视唱练耳方式众多,教师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最适宜视唱练耳计划,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音乐核心,体味音乐内涵,提升音乐感知品质。视唱和练耳分属不同训练范畴:视唱能够培养学生乐谱的记忆,把握乐谱的节奏,对音调和音程等展开学习感知;而练耳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在不断分辨音乐表达要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音乐知识内容的记忆,促使学生和音乐之间产生共鸣。

一、依据节奏展开练耳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从单音展开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标准音,就可以逐渐找到一些学习规律,然后再让学生训练听记旋律,这就要求学生耳听、口唱、脑记,这个辨识的过程便是视唱练耳训练。在教学音符时,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节奏内容,让学生展开视唱练耳体验。节奏主要是乐音的长短搭配,用规律性变化表现音乐的整体韵律,具有很强的心理渗透力量。在节奏训练过程中,需要关注音符时值的正确组合,掌握各种拍子的画拍图式。

节奏是音乐重要表现因素,也是传递给学习者最为强烈的音乐信息,从节奏运用角度展开视唱练耳,符合学生音乐感知学习的实际需要。如2/4、3/4拍,其节奏有一定区别,如何正确区分,可以给学生提供练耳机会。为让学生形象地直观感知,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手势展开打节拍,以帮助学生顺利记忆。打节拍是一个均匀的拍速,要求学生养成匀速的意识,在学生划拍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节奏训练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要让学生找准节拍起点,形成节奏意识,需要不断强化。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在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音乐特点进行讲解节拍设计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练耳机会。

依据节奏展开练耳设计,这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设置。学生音乐基础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照顾大多数学生的音乐认知基础,为学生设计由易到难的节奏训练计划,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节奏训练规律,逐渐建立音乐基础感知。视唱练耳为学生带来更多音乐感知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展开科学处理,对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有特殊帮助。教师占据学识制高点,针对学生实际需要展开教学,势必能够形成重要教学主动力。

二、结合听唱展开练耳操作

音乐是传递思想情感的媒介,视唱、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程,从视唱练耳开始展开教学发动,让学生在多听多唱中逐渐掌握音乐内质要素,这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聆听乐曲,乐曲如何才能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记呢?自然需要对乐曲旋律有共鸣感知,在引导学生聆听乐曲时,需要识记乐谱音的高低、长短。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乐谱展开视唱,学生有了聆听的基础,对乐谱音高有了一定印象,视唱训练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听唱展开练耳操作时,需要先对听唱乐曲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旋律认知。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类型、调式类型,才能真正进入视唱环节。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教师先给学生划分了节奏。如:0x xx︳x xx︳xx x︳x-︳。学生对节奏类型进行初步感知,教师弹奏几种调式音阶:羽调音阶:6 1 2 3 5 6;宫调音阶:1 2 3 5 6 1;角调音阶:3 5 6 1 2 3。让学生按照先后顺序视唱,在反复训练中逐渐掌握音准。

结合听唱展开练耳训练,教师弹奏各种调式音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练耳的机会,通过反复演唱,对音阶有清晰把握,为下一步音乐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大多对视唱有偏好,如何让学生唱得更准确,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具体操作中要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听唱材料,可以进行对比视听,找出不同点,学生逐渐建立音符音阶概念,这时再让学生展开视唱训练,可以起到矫正的作用。

三、融入律动展开练耳训练

音乐律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选择,教师利用手势和身体的动作,或者是模仿动作来表达音乐内涵,解析乐理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为直观的学习感知。学生对音乐的共鸣也大多从律动开始。跟随音乐手舞足蹈,这是音乐感染力的实际表现,说明音乐实现了心灵渗透。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律动设计,让律动成为音乐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律动为学生视唱练耳提供更多契机。

律动的方式众多,在具体训练时教师需要根据乐曲旋律特点和学生接受情况进行设计。律动是手势和身体的规律性运动,不仅要体现节奏感,还要对乐曲内涵进行直观的解读。如教唱C大调音阶时,可以运用手势来感知音的高度,或者是用走楼梯的方法,给学生带来明确的感受,学生掌握了音高,便可以逐渐形成音乐认知基础。现代音乐音程感的形成,需要准确掌握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感,而音程的把握主要靠听觉来完成,音程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音程把握基础,按照三度关系、四度关系、五度关系、六度关系、七度关系、八度关系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唱低音或者冠音,并结合律动展开实践操作,教师跟随接唱,再由学生唱低音或者冠音,将律动融入其中,提升音乐感知品质。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才能逐渐建立音程意识。

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练耳机会,结合律动展示乐曲内涵,促使学生在不断聆听、视唱、律动中形成音乐感知。学生对律动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教会学生设计律动方案,因为律动没有规定的动作规范要求,自由度很大,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律动方案,还可以考验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敏感度。利用律动助力音乐学习,其适合度更高,深受学生青睐,自然成为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教法应用。

四、借助乐器展开练耳验证

学前专业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拓宽学生音乐感知视野,需要做出更多拓宽设计,充分利用乐器展开音乐教学,让学生在乐器使用中展开练耳训练,其调度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学生对乐曲充满神秘感,不管什么样的乐器都可以发出悦耳的乐音,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教师要利用学识优势,以乐器为展示手段,为学生展示更多乐器表演,并引导学生开展练耳训练,这对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很有帮助。

学生常常接触到的是钢琴、手风琴、竖笛、葫芦丝、口琴、打击乐等乐器,教师不妨从这些最常见的乐器演奏展开教学。如演奏钢琴、手风琴时,教师先让学生练习固定的音高,引导学生反复训练,然后选择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拓展训练,给学生布置一些练耳任务,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学习训练效果也不错。如儿歌《小燕子》的演奏,教师可以先利用钢琴进行演奏,让学生聆听,找出节拍,唱出乐谱。学生认真聆听,并展开自发讨论。经过一番学习研究,达成共识:这首歌曲属于4/4拍,旋律舒缓,呈现出悠闲自在的情绪。乐谱比较简单,学唱非常自然。教师对学生聆听结果进行矫正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交互活动频繁。

学生对乐器演奏有兴趣,因为有学习基础,教师布置的练耳任务都能够顺利完成。乐器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学生未来职业也有重要意义。展开乐器学习感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视角,也为学生全面塑造音乐素质创造条件。教师利用乐器展开现场演奏,给学生带来视唱练耳契机,而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确保视唱练耳顺利展开。音乐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设计,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给予更多重视。学生有演奏乐曲的经历,对乐器的性能也有一些认知,这些都为学生练耳训练提供帮助。

视唱练耳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学前教育培养的是未来幼教人才,对音乐感知要有极高的敏锐性,以适应未来幼教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依据节奏,结合听唱,融入形态动作,借助乐器展开相关设计和操作,以提升学生的视唱练耳品质,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律动乐曲乐器
学乐器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乐器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