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多元创新研究

2018-02-24 00:41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院校

近几年,无论是本科院校转型还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力求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立足地方服务于地方经济。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教育资源必须按照社会划分的各个专业领域的需要实施配置,满足不同岗位群的需要。工科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应用型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应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能够解决工程难题的工程师。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特色,相对于研究型的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应用型工科院校到底如何培养人、如何突出“应用型”,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对策。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正确把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度。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同于专科层次教育,必须有相对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就业后的创新创业发展;又区别于研究型本科教育,必须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真正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能力破解行业技术难题。怎样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度,才不会偏离到研究型或高职型,是教学实际中的难点。

2.实践教学体系中缺少创新性、综合性实践形式。虽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体系中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但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和结构上还是分散、孤立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应充分体现工业界与教育界的有效衔接。目前强调校企结合、产教融合,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以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企业签订校外生产实践基地、订单培养、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体现,且多在专业课阶段,实践的范围和形式还应拓展。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理论型教师多、工程型和技术型教师少的结构性不合理现象。目前高校引进人才大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双师素质,制定了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的制度,但大多也是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流于形式,不能深度参与,研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二、创新实践教学思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为应用型工科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努力方向,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应用型工科教学提供了模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的重大改革项目,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师后备人才。“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的深度参与;二是按照企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确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 计 (Design)、实施 (Implement) 和运行(Operate),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的运行、维护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一体化的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

1.交叉融合统筹安排,创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实践环节的相互配合、协调运作,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整体设计,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构建课程间相互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了模板,以实际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解构学科和知识体系,构建新型实践体系。实践体系主要由三级项目构成:一级项目包括本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和设计,从基础设计、专业设计到工程设计,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二级项目是基于课程群模块的综合性设计,有效地把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三级项目根据课程教学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设立一些简单的、规模小的实践项目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加强实践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实验、实习、实训,不是把各实践环节简单堆砌起来,从始至终要有核心,要解决好课程与课程之间如何实现良好的配合与衔接的问题。实践环节的设置应从入学就开始,比如专业认识实习,在整个实践体系设置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是在学生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之后进行。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大一通常开设的是基础课程和少部分的专业基础课程,很多学生在大一阶段并不清楚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未来发展,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在大一入学时就进行专业认识实习,直接把学生带入行业领域和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从入学就明确大学四年应该学什么,将来能干什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和事业成就感,让学生尽快对未来工作岗位建立感性认识,尽早确定较为清晰的专业发展方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专业认知基础。

2.重组理论课程内容,加强课内实践,着力体现应用。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多途径、多形式、多样化地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性不仅仅体现在实验、实习、实训,也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课程中,实践应渗透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角角落落。要改变对实践教学理解上的思维定式,很多课程都含有实践教学的内容,任何教师都可以在各自的教学中充分发掘课程中实践教学含量,采取恰当的方式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目前,应用型本科课程内涵建设不足,需要完成从学术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的转变,改变传统课程学科化、体系化过重的问题,明确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深入推进课程的应用型改革。切实通过教师的参与度、学生的获得感推动课程建设。针对整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让每门课程都凸显工科应用性。特别是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按照卓越计划,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制图是设计思想的表达,应该改变其仅仅是一门课程讲授的传统思维,将专业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理念融入工程制图的课程内容讲授中,在课程中设计更深入的、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单纯的工程制图向应用型创新型设计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将企业的需求与工程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

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用型工科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数的比例以1:1为宜,在确保实践教学“量”的同时,更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项目化培养模式、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并独立完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工科院校教学要做到学术性与职业性结合,不仅要传递“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决未来岗位中“怎么干”的问题。鼓励师生从实践现场中发现各种问题带回课堂,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前沿技术,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验与创新性技术研发。

4.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主要是通过内部培养和“引企入教”两个途径。“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首先得有过硬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创新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要有敏锐的嗅觉,实时关注工业界实际动向、学科前沿,及时吸纳前沿知识和前沿技术;定期去企业实践锻炼,深度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参加科研工作,尤其是开发横向课题。同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实习实训,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促使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召开专业论证会和企业校园招聘会,倾听企业专家意见,通过深入沟通,将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要纳入培养计划。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接合在一起,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共赢。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院校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