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枯燥”为“有趣”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2018-02-24 19:01麦永泰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老师

麦永泰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中学,广东 鹤山)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难度体现在其内容政治意识浓厚、理论知识抽象、时代性强等特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事件缺乏全面的理解,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普遍感到道德与法治课难教,学生学习又觉得枯燥、难学,对部分抽象的概念一味死记硬背,学生又不喜欢,这就造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气氛“毫无生气,死气沉沉”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枯燥,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呢?就成了道德与法治老师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角色的转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阶段,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互动、和谐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变成“朋友”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才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严肃中体现活泼、严厉中体现关爱、严格中体现宽容”,师生距离的拉近有利于师生良好氛围的营造,更有利于促进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长此下去,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在快乐中成长,教师在愉快中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道德与法治教师很多都不是班主任,且教的班数较多,与学生的交流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较少,这不利于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抽出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后交谈(特别是一些调皮学生),听听学生的心声,他们会告诉老师:某些问题可以少讲,某些问题我们不懂,要加强训练等,更有些学生会向老师反映,对课堂上违纪学生不要简单地骂,因为越是骂他们,他们就会越反抗,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是责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对学生的表现多用表扬或鼓励性的语句。如对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说:“某某同学,我相信你能做到遵守纪律,能做得比原来更好。”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说:“如果你再用你聪明的大脑去细想一下,你能回答得更好、更完整。”在批改作业时恰当地用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是对学困生,批改的作业上写上“继续努力”“进步很大”等语句,学生就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关心自己。师生关系就变得宽松、和谐,学生不仅把老师看作是“师长”,而且更是知心的“朋友”,由喜欢老师变成喜欢学习这一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增强了,自然学得就更轻松,学习成绩就上来了。

二、精彩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开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每一个章节前,都有一个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在导入新课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学生对话、历史典故、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老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易于接受与记忆。

如对于“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若单从课本的内容导入,会使学生觉得有点枯燥乏味,若能从历史的典故《许衡摘梨》引入,则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从而阐述“自律与他律”的概念,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程门立雪》说明了人际交往中要做到以礼待人,真诚待人。《曾子避席》要求学生做到尊敬长辈。“诸葛亮送司马懿女性服饰”说明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等,历史典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三、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引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一个幽默绝妙的语言,一个幽默夸张的动作,一个幽默丰富的表情,会让你的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部分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可见如果在教学中恰当掺入“幽默”这款调味剂,就会使整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焕发出扣人心弦的教学艺术魅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接受与理解新知识,其效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譬如讲到七年级《悦纳自己》中“认识你自己”这一课时,如何才能做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教师可巧妙地引用一句大家都熟悉的流行歌曲,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中的一句,说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就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个人都不简单”,学生会哄堂大笑,教师不失时机地紧追问一句:“为何要这样看?”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全面。”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分析为什么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学生意犹未尽,听得津津有味。可见,适当地插入一两句幽默语言,把严肃的课堂内容轻松化,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表情、身体的动作外,有时一个小小的眼神,都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枯燥的理论、说教的语言在幽默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是幽默的成功之处。

“其实喜剧是最不好演的,演到最后都成了悲剧。”这是幽默大师卓别林所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表演成功的方法:喜剧要用悲剧的方式来演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国家或社会的层面去解读课本的观点,但有时会显得“枯燥”与“生硬”,这时,我们不妨考虑一下转换角度,从“反面”去说明,让学生从“错误的角度”去思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刑事责任年龄规定》这课中,我们不妨从反面幽默一下学生,如讲到“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时,就说:“未满14周岁的同学请举手。”很多学生都举手了,老师又说:“恭喜你们,你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违法犯罪,你们都不用负刑事责任,你们放心地去做吧!”学生会大笑,之后,老师又严肃地说:“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随便去违法犯罪呢?若然这样,这个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再次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再引出刑事犯罪的年龄规定,让学生明确懂得“不论年龄的多少,只要犯罪,就会受到处罚”。因而在教学中适当介入幽默的成分,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一定帮助的。

四、运用社会热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兴趣度低,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时事热点不感兴趣、不关注,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时政热点是有着浓厚兴趣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以不同形式参与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讨论,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指正点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解决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困惑,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插入“课前时事播报”的环节。先要求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要求每次课上在固定时间内每个小组对最近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播报和评论,可以选择一件或两件时事。播报结束后鼓励主讲学生与台下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也可由台下学生补充或纠正播报过程中的疏漏或不当观点。最后由老师做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很好地结合,更好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时效性和时政性。

如八年级《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对于如何遵守规则,遵守秩序?课本里有许多例子,但缺乏吸引力。为引起学生的共鸣,采用了当下社会的热点来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俩人的行为进行讨论:“什么是规则?”“什么是秩序?”“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等。由于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因此,讨论起来,气氛热烈,观点鲜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也由教师的“独角戏”变成了学生的“大合唱”,学习就不觉得枯燥了。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多媒体的应用也是一样的,把多媒体用在“关键点”上才能发挥关键的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语点醒梦中人,帮助学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难,从而构建起生动、活泼的课堂。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把道德与法治课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化繁为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一课,对于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学生的理解是有限的,适当播放《孕育中的生命》视频,解说一个精子如何与卵子的结合,之后变成胚胎以及胚胎在母体中成长每一阶段及其形状,到最后成人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生命过程的神奇与意义。让学生观后思考:我们应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如何克服困难,珍爱自己的生命乃至他人的生命。多媒体的应用、及时的知识点拨,如四两拨千斤,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豁然开朗,放飞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生活的课堂,必然缺乏生气,学生学习必然会觉得枯燥无味。要改变政治教学枯燥的课堂,就要增加政治课堂的时代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和更新新的、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老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