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普外科老年患者用药特点分析

2018-02-24 18:05李革庆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7期
关键词:老年患者基层医院安全

李革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用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治普外科老年患者80例和中青年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比中青年组平均体重轻14.3 kg;老年组用药剂量比中青年组低;老年组慢性病患病率是中青年组的2.5倍。老年组合并用药率比中青年组高将近3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中青年组高2.6倍;治愈率低于中青年组。结论:根据患者肝、肾功能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做到个性化用药,以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基层医院;老年患者;用药特点;安全

据统计,我国≥60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9%左右,而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0%。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和减弱,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也迟缓。因此,如何指导老年患者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82岁,平均(72.1±3.4)岁;中青年患者80例,年龄20~59岁,平均(37.3±2.2)岁。

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比中青年组的平均体重轻14.3kg;老年组用药剂量比中青年组低;老年组患慢性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的比率是中青年组的2.5倍。老年组的合并用药率比中青年组要高出将近3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中青年组高4倍;而治愈率要低于中青年组20%,见表1。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一般都必须长期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的不良反应中有导致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對患有糖尿病者不建议使用,如必须用的话,则一般主张用小剂量,并应定期复查血糖。洋地黄(地高辛)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但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异常、内分泌紊乱、神经症状,所以有相应禁忌的患者切勿长期或大量使用,见表2所示。

讨论

老年人的各系统或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肝肾功能以及凝血机制会改变,身体的各项机能低下,易患高血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动脉硬化及痴呆等各种慢性疾病。同时,由于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也会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升高。如有糖尿病的老人,由于血糖升高,容易有脑血栓、白内障、糖尿病性肠病等并发症。

老年人生理特点:老年人胃黏膜细胞分泌盐酸减少,胃内pH较高,酸性药物吸收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药物的吸收时间延长;肠壁血流量的减少也使药物的吸收减缓;老年人体重较轻,给予药物的常规剂量时,老年人血中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较高。老年人水分减少而脂肪增多,血浆白蛋白较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发生改变,致使机体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升高,极易发生药物中毒反应。肝脏与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胆汁代谢密切相关,更是人体内解毒和清除有害物质的场所。老年人的肝药酶、肝细胞、肝血流量比中青年降低,导致一些经肝代谢的药物受阻,药物浓度增高。肾脏是多数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老年人肾单位萎缩,肾小球滤过率代谢物减少,一些药物,如大多数抗生素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影响了药物的排泄。因此,对于老年人需要根据体重及代谢状况来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用药建议:根据老年患者个人生理特点、各器官的功能状况、患病的种类以及严重程度,选择疗效肯定、最小有效剂量的药物。合并用药时,使用药物种类宜少不宜多。需要临床医师指导用药顺序;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选择治疗较重病的药物先服用。老年人常常忘了服药,家属应监护老年人用药。临床医师应提前询问患者用药史、家族史、过敏史,根据患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

除此之外,老年人应加强饮食营养,合理的膳食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注意:保证热量,同时适当减少食量;粗细搭配,不能偏细、偏食,可多食小米、玉米、红薯等;蛋白质宜“精”,脂肪宜少,可吃含高蛋白的食品,如豆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入量,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多吃蔬菜、水果。老年人夏季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些水,以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基层医院安全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