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家庭道德建设

2018-02-24 02:35刘银军
青年时代 2018年3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银军

摘 要:家庭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的必然要求。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方式最基本的形式。家庭的兴旺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兴盛,是一个国家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家庭的风貌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风貌。家庭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变化的标尺。家兴则国兴。因此,家庭道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民道德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亲子伦理建设作为家庭道道建设的核心,对于从家庭道德建设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道德;亲子伦理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钱穆说:“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中国文化全部都在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才有人道观念,有了人道观念才有了一切观念。中国人之所以不看重民族界线与国家疆界,又不看重上帝,可以说全由他们看重人道观念而来,人道观念的核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1]在中国人的价值系统中,家的意识具有核心价值的作用。而亲子伦理建设是家庭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说,现代亲子伦理建设是现代家庭建设的核心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也直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集约了大多数人价值追求,每个人就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来说,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家庭,好的社会风气和善的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从而影响家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凝聚共识,在价值导向上具有全局性、预见性和整体性。是多元价值统一的核心和标准。因此对于现代家庭建设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亲子伦理建设因其在家中的核心地位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康德说:“人是目的”,它成为一切善的价值观的依據。以人为目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亲子伦理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共同的目的就是家以人为本。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庭道德建设的价值导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现代和谐家庭在本质上是社会文明道德在家庭成员关系上集中反映。它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相互和谐共处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既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要求相契合,也与人类文明相对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有机体。其三个层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来讲,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就有家国同构的说法,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中国人在历史当中就完成了这样一种家国情怀,在家为孝,在国为忠,这种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先有家,后有国,国是在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从家庭得以存在的条件来看,先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的家庭存在形式是一种自然状态形式,霍布斯说:“自然状态是一种战争状态”。自然状态中,每个家庭都想拥有财富,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都想得到财富,因而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从而使得每个家庭难以自保。霍布斯说:当人人难以自保时,人们便自觉放弃权利开始缔约,组成一人或多人来代表他们的人格,将自己的意志服存集体意志,将自己的判断服从集体的判断,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联合,这就是国家。[3]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具有善观念的国家的存在,才有家庭幸福的存在。国家富强才能确保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物质生活基础,国家民主才能保证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政治参与权利,体现自已的合法意志,国家文明才能引导家庭文明的建设。国家和谐,社会才能有序,才能确保家庭的幸福与安全。

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来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千万家庭的集中表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说到底是家庭的文明与进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形成了以传统的熟人小社会格局向陌生人的大社会格局的转变,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同姓同族到今天的五湖四海皆邻俚,由传统的四世同堂共处到今天的三口之家,家庭本身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以道德为主导的人治社会转变为今天以民主、平等为主导的法治社会,这一切的变迁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因此说,家庭文明的构建与社会文明的发展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全球化的推进,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多元与一体之间,各种利益冲突的张力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对家庭文明的建设造成很大影响,在一个没有选择标准的社会,个体的生命难以承受生命之轻,国家也就无法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这就需要一种能够整合各种价值的核心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层面凝聚了人们的共识,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层面引领社会风尚,从而引领家庭文明建设,使家庭文明与社会和谐达到高度的统一。

从家庭与个人关系来讲,对于个人来讲,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个人架起了家与社会的桥梁,在社会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和双向影响中形成了家庭文明建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了从个人到社会的使命与担当,也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和终极关怀,齐家就是人生的使命,家庭好,个人才能幸福,社会才能有序,国这才能振兴;治国也是人生的使命,国家好,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才能安宁,个人才能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是完成治国的使命,诚信友善是完成齐天下的使命。这样一种价值导向对于家庭文明建设是有重大的意义。

二、亲子伦理建设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基石

中国传统亲子伦理的核心是“父慈子孝”伦理。换句话说,亲子关系必须以“父慈子孝”为道德规范和标准位。从一般意义上讲,家庭都是以亲子关系为中轴,其他的伦常关系诸如夫妻有别、兄弟有情、朋友有信等都要以父慈子孝为根基,不断拓展和衍生。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上的孝同时在相对意义上也体现了慈的本质,也就是说,慈是孝的向下推衍。在从上到下的伦理等级中,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起天地君亲师的信仰体系,都是从孝开始。现代家庭文明建设中,父慈子孝也是一个家庭最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尊老,在家为孝敬老人,在社会为尊敬老人。二是爱幼,在家爱自已的孩子,在社会要爱护小孩。实际上,父慈子孝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穿越古今,一直能为人何以为人的根据,是一切善观念的逻辑起点,这也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精神所在。孔子的仁爱思想就是建立在孝悌的基础之上,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首先是从血缘关系开始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孔子将仁的依据建立在人的最本能的自然状态,也就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在孔子认为,孝是人之人为的本能自觉,这种自觉是人天生就有的。亲子伦理也表达了人首先是从家庭学会爱人,确正了人有爱人的能力,也培养了这种爱的能力。孟子将孔子的仁爱建立在恻隐之心上,从而将仁爱推演到他人、社会、一草一木上。中华优秀传统的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滋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特有的传统价值理念为基石,符合中国价值、中国特色、中国神韵。

三、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亲子伦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也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命题。《贞观政要·务农》中记载了唐太宗的“国以人为本”,同时也讲“国以民为本”的思想。[4]实际上,在傳统政治当中,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教育理念,所谓的国只是放大了的家,所谓的君就是放大了家的最高管理者,因此说,国与民,民与人都是体现了君和民的关系。君民关系在传统中一直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君是民的君,民是君的民。古代的民本思想,是讲“君”为自已的国,要抓住“民”这个“本”,即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表明传统社会在政治上看到“民”的力量,体现政治所追求的应然价值指向是“民贵君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出了明确阐述:“必须坚持以人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应该按照这一界说而不能按照历史典籍来理解“以人为本”,按照这一界定,“以人为本”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历史观依据,既表达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毛泽东大力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立场和执政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谋篇布局。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在现代社会,个人成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在当今社会,个人成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亲子伦理作为家庭道德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人首先在家庭中学会了爱人,学会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在家庭中的培养形成的价值观念,将会影响个人在社会当中的处世方式,反过来讲,个人在社会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也会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念,亲子伦理的现代转换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观的价值引领,才能彰显出时代的特点和现实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成为亲子伦理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亲子关系构建的引领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不仅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家庭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的必然要求。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方式最基本的形式。家庭的兴旺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兴盛,是一个国家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家庭的风貌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风貌。家庭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变化的标尺。家兴则国兴。因此,家庭道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民道德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亲子伦理建设作为家庭道道建设的核心,对于从家庭道德建设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道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家庭的道德观念处处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家庭亲子伦理建设具有引导作用,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的和谐对引领个人的思想具有导向性,从而在家庭层面会影响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亲子伦理的构建从三个不同层面能够提升家庭道德建设。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方面反映了个人与家庭,社会与家庭,国家与家庭三层关系,这三层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三层关系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4[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5

[3]约翰.罗尔斯.政治哲学史讲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6

[4]王娟.贞观政要(中国古典文化大系第三辑)译注[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3年06月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