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探讨

2018-02-24 02:35鲁文娟
青年时代 2018年34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英文

鲁文娟

摘 要:论文是表现高等教育及专业研究成果的最具体的方式。近些年来,我国与国外的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学术论文也愈来愈成为介绍、交流科研成果的主要媒介。本文主要介绍了英语学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写作规范,并指出了作者应该遵守的一些写作道德。

关键词: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一、引言

英语学术论文是指用英语来撰写论文,目前在国内的高等教育中很流行也很必要。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的很多英语学术论文都不规范,而且存在严重的“剽窃”现象。的确,各期刊对其所接受的论文以及各学校对其学生的论文格式规范均有不同,但学术论文的还是有一般模式可循的。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然后依次按照篇前部分、主体部分和篇后部分详细讨论了论文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二、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学术论文突出的是学术性,所以它强调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讲,英语学术论文由以下六部分构成:论文题目、目录、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如果是毕业论文,一般还会加上致谢词、附录、索引甚至作者简介:。

本文将所有这些英语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合起来划分为三大块,即论文篇前部分、主体部分和篇后部分。

(一)英语学术论文篇前部分

论文的篇前部分包括题目(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序文(Preface or Foreword)、致谢词(Acknowledgement)、目录(Table of Contents)。其中的序文、致谢词和目录在一些小篇幅的学术论文中有时候是没有的。

1.题目命名原则

首先,论文的题目应力求简单明了,并直接反映论文的主题,英文论文题目以不超过15字为原则。过长的题目只会绕口难懂,令人捉不住要点。其次,论文题目一开始不用加上“the,a,an”等冠词。题目中要少用缩写词,必要时要在括号里注明全称,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也尽量少用。第三,如果一般的长度不足以完全表达主题,可以以副标题的形式出现。最后,在书写打印时,大标题要写在中央,全部用大写字母,小标题可以写在中央,也可以齐头写,除了冠词、介词、连词其余的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都大写。

2.摘要写作

摘要是全文中最广泛受阅读的部分,包括研究目的,资料来源,研究方法、过程、步骤及结果,若有特别重要的贡献或发现,也可写上。摘要写作的第一要是简洁,一般期刊多会规定摘要的长度。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英文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应一致,毕业论文可适当加长,但也不宜过长。摘要虽然列在论文之首,但在写作顺序上应是最后完成的。具体写摘要时,作者可根据以下三部分来表述:目的:说明此论文的目的或主要想解决的问题。过程及方法:说明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等。结果:说明此研究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或结论,如有可能,可以提出该结果或结论的应用范围和情况。英文摘要应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句型单调,表达准确完整。使用标准英文书写,避免使用口语,不用生僻词,选用使用现在时,多用主动语态。另外,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摘要,其中不应出现特殊字符、图表等。

3.关键词:、序文和致谢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出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术语。每篇论文选3-8个词作为关键词:,英文关键词:按字母次序排列,中文可根据笔画数目安排。中英文摘要分别置于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左下方。

一般而言,序文可有可无,通常只出现在长篇论文里,“序”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可用于叙述洋节的过程及價值,“他序”则多请师长或专家学者执笔,有推介之意。

致谢词一般出现在长篇论文或毕业论文,意在对所有提供帮助的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学术论文的致谢词应用词含蓄、简朴,避免煽情,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因为这部分比较具有人情味,所以“I”、“we”等第一人称并不违例。

4.目录规范

篇幅较长的论文一般以章(Chapter)来构成,每章由数节构成,各节中又可分小节,目录把这些章节的层次罗列出来,以便阅读者能对论文的大纲一目了然。

一般目录内容包括论文中出现的所有部分,加上各项目的页码。阶层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章第一节以1.1表示,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小节以1.1.1表示,依次类推。

(二)论文主体部分

1.引言

引言也称前言、导论等。它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在于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他们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一般而言,英文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可包含以下五项或其中几项内容: 1)介绍该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等;3)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空白,也可提出新问题、新方法,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4)说明研究的目的;5)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

2.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对问题展开分析、对观点加以证明的部分,是全面、详尽、集中地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正文部分的篇幅长,容量大,一般由多个层次构成。其中可以穿插图、表、公式等,每一阶层标题字号格式根据不同单位的要求而定。在正文写作中,作者往往会引用他人的观点,原话,这也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引用时既要注意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主要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格式(MLA),是目前美国学术界流行的三大格式之一,广泛用于人文科学。MLA的特点是简明扼要,科学严谨。它采用文中用圆括号夹注形式,圆括号中有文献作者的姓氏和引文页码。读者可在论文末尾的引用参考文献中找出有关引文的全部出处信息。常见格式为:(作者姓 引用所出现的页码)。在正文中引用部分如已经出现作者的姓名,则括号中只需要出现页码(后面其他情况引用也如此,后文中不再赘述)。若是对书中的某句话、某些观点进行总结,或是对原文翻译,也需要在这些文字后面加上括号,说明引用的来源。如果它们来源不止在一页或者不止在连续的几页中,可以用逗号隔开这些页码。

如:Among intentional spoonerisms, the “punlike metathesis of distinctive features may serve to weld together words etymologically unrelated but close in their sound and meaning” (Jakobson and Waugh 304).

3.结论

在论文的最后一节需要附上一个简要的结论,它是整个论文最终的结论而不是某一个问题或章节的结论。结论应该准确精炼,体现作者更深层次的认识,一般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对前人有关的看法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三,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结论中切忌把不相关的内容引进来,以免误导读者。最好明确总结,并能为读者提供读后思考的方向,提醒读者可采取的行动。

(三)篇后部分

一般论文的篇后部分包括参考文献(References or Bibliography)、附录(Appendix),也可以在论文后加上作者(Author)简介。

参考文献应将中、英问分开,一般先英文后中文,按英文字母或拼音排列。参考资料的来源包括很广,有专著、期刊、网络等。英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写法有好几种格式,每种格式有自己的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篇论文中,只可选择一种方式,从一而终,切忌各种格式混用。另外,不要将自己论文中根本没有参照过的文献列入参考文献中。跟上面引用格式一样,本文只介绍MLA格式中常用参考文献的规范。MLA格式下的参考文献部分只需列出论文中确切标明出处的文献资料,一般按作者姓名首字母排序。著作类文献的格式顺序为: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文章类为: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出版年份、页码。

附录是论文主题的补充,内容冗长、不便记载于正文中,但卻与研究相关。例如,在一篇关于翻译研究的英文学术论文中,便可附上相关译文以供读者查阅。附录若超过一个,则按附录A、附录B…….编号,其格式没有特别限制,可有可无。论文中的作者简介:部分只要介绍作者与本论文有关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不需要加入其它不相关的信息如婚姻状况。介绍应该简介明了,学历以大学以后为主,现任职位或所在单位也可加上。

三、结语

作为优秀的学者,不仅应该具有学术道德意识,而且还应该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这既是学术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术交流的需要。本文只是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道德的简洁介绍,对于经常撰写英语学术论文的研究者,还必须熟悉一种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写作格式。目前,MLA和APA是国内英语论文常用的格式,作者可以参看具体介绍书目,在格式上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马莉.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语体风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毛曦.论文写作中的学术素养-----学术论文写作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 文史论苑, 2011, (3): 156-160.

[3]叶乃嘉.中英文论文写作纲要与体例----研究报告与英文书信规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4]阎永林.重视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引用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1): 60-63.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英文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英文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