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节竹耐盐基因IsSOS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8-02-25 08:23澍,冯力,李倩,杜
竹子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节质膜逆向

王 澍,冯 力,李 倩,杜 鹃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抵御盐胁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负责Na+的外排,将细胞质中的Na+逆向运送到胞外高Na+环境中,保持细胞中Na+的平衡,防止Na+对细胞质中细胞器的伤害[2]。近几年,一些植物包括黄瓜(Cucumis sativus)[3]、锦葵(Malva Sinensis Cavan)[4]、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taorum)[5]、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6]、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7]的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等都已被克隆和鉴定。

一些竹类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包括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白哺鸡竹(Ph.dulcis McClure)、早竹(Ph.praecox)、红竹(Ph.iridescins)、淡竹(Ph.glauca McClure)等[8-12]。云南竹类资源最为丰富,中华大节竹(Indosasa sinica)在云南河口天然竹林的面积约为8 580 hm2,开发潜力很大。竹子耐盐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盐胁迫生理、耐盐性鉴定和耐盐品种筛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13]。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中华大节竹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该文根据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首次利用RACE方法克隆出了中华大节竹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同时命名为IsSOS1,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开发和利用竹类植物耐盐基因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及处理

中华大节竹(Indosasa sinica)来源于昆明世博园,取母竹并移植于西南林业大学温室内。用150 mmol·L-1NaCl处理幼苗3 h,取中华大节竹的根、茎和叶,迅速用液氮速冻,并保存于-70℃冰箱中,用于RNA的提取。

1.2 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

用OMEGA公司的植物RNA试剂盒,提取中华大节竹幼苗(根、茎和叶)的总RNA。混合RNA后,用PrimeScript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试剂盒(Takara)进行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待用。

根据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的SOS1基因序列,根据其保守区域的序列设计简并引物IsSOS1-F1和IsSOS1-R1(表1)。以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50μL:cDNA模板为1.0μL,上和下游引物(10μmol·L-1)分别为1μL,10×Buffer(Mg2+)为5μL,dNTPs Mixture(10 mmol·L-1)为4μL,ExTaq DNA聚合酶(5 U·μL-1)为0.5μL,最后补37.5μL的灭菌水。PCR扩增的反应条件见表1,通过PCR的扩增,获得了约700 bp的中间片段,测序后把该基因片段序列在NCBI网站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片段与水稻和拟南芥的SOS1基因序列较高的同源性。

参照RACE试剂盒说明书,利用SMARTTMRACE cDNA Amplification Kit(Clontech,USA)试剂盒中已知的引物,根据中间片段设计特异引物IsSOS1-3′和IsSOS1-5′,分别进行3′RACE和5′RACE的扩增,通过巢式PCR分别获得3′和5′片段。3′片段和5′片段PCR反应条件见表1。纯化后的PCR产物连接载体(pMD-19T)后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测序。用Vector NTI 12软件拼接中间、3′和5′片段,获得了IsSOS1基因全长cDNA序列。根据拼接出的全长序列,设计特异引物IsSOS1-F2和IsSOS1-R2通过PCR扩增(表1),PCR扩增后获得含有IsSOS1基因全长编码框的cDNA序列。

表1 引物序列及PCR扩增反应条件Tab.1 Primer sequences and condition for PCR

1.3 IsSOS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vector NTI 12软件对IsSOS1基因序列分析、拼接、ORF识别和蛋白质翻译,用DNAMAN5.2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比对,并通过Mega4.1软件(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同源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同时,用ProtParam软件(http://web.expasy.org)对其进行蛋白组分析。用TMpred程序(http://www.ch.embnet.org/software/TMPRED_form.html)对氨基酸跨膜进行分析预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OS1基因的cDNA克隆

本文利用RACE技术设计简并引物IsSOS1-F1和IsSOS1-R1(表1),以中华大节竹(Indosasa sinica)mRNA反转录后的cDNA第1链为扩增模板,经过PCR的扩增获得约700 bp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IsSOS1-3′和IsSOS1-5′,分别进行3′RACE和5′RACE的扩增,通过巢式PCR分别获得3′和5′片段。用Vector NTI 12软件拼接中间、3′和5′片段,获得了IsSOS1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IsSOS1-F2和IsSOS1-R2(表1)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为3 516 bp的cDNA序列。Vector NTI 1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该全长序列包含3 105 bp的开放阅读框,同时编码1 035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含有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ProtParam ExPASy(http://web.expasy.org)软件对其进行蛋白组分析,显示IsSOS1推测分子式C5219H8259N1417O1511S43,分子量为11.64 kDa,总正电残基(Arg+Lys)为102,总负电残基(Asp+Glu)为108,等电点为pI=6.52,理论推导半衰期为30 h。

通过TMPRED program软件进行跨膜分析,结果显示IsSOS1包含9个跨膜片段(图1)。IsSOS1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SOS1和水稻OsSOS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50.3%和76.63%(图2)。

图1 IsSOS1跨膜区分析Fig.1 Tranmembrane analysis of protein IsSOS1

图2 IsSOS1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和水稻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分析Fig.2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of IsSOS1 compared to Arabidopsis(AtSOS1)and rice(OsSOS1)

2.3 IsSOS1蛋白进化树分析

用中华大节竹的IsSOS1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图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Is SOS1氨基酸序列与禾本科植物(水稻和芦苇)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时也显示Is SOS1与液泡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而质与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亲缘关系近(图3)。

图3 不同种类植物的质膜型SOS1的系统发育树Fig.3 Phylogenic analysis of SOS1 genes from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RACE方法从中华大节竹中克隆了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IsSOS1(基因登录号:KC113048)。IsSOS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IsSOS1的全长为3 516 bp,其中开放读码框为3 105 bp,编码了1 035个氨基酸多肽。其分子量为11.64 kDa,pI(等电点)=6.52。氨基酸同源性和聚类分析证实,氨基酸同源性和聚类分析证实,IsSOS1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SOS1和水稻OsSOS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50.3%和76.63%,但是与液泡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

通过TMPRED program软件进行跨膜分析,结果显示IsSOS1包含9个完全跨膜片段,这与其它研究报道的结果不同[10]。另外,IsSOS1蛋白序列的5′端缺失较多的一段蛋白,这样的缺失推测可能影响该基因的功能,鉴于IsSOS1蛋白序列特性,本实验室已经开展酵母互补功能表达分析,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研究。同时,云南竹子资源丰富,我们推测不同竹类植物属间的IsSOS1蛋白序列可能有差异,同时会导致其功能的差异。应该继续深入研究,为利用IsSOS1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并利用转基因方法提高植物抗盐性,培育抗盐作物品种提供新途径。

猜你喜欢
大节质膜逆向
逆向而行
细胞穿膜肽S4(13)与质膜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USTER 自调匀整并条机上粗节和大节的控制
逆向思维天地宽
金属离子-质膜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大节段钢箱梁吊装施工技术
小节与大节
利用单一连续炉的石墨膜制造方法
冷冻前预处理对新西兰兔精液超低温保存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