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与文学

2018-02-25 08:51李世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外传文学

李世忠

(咸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汉成帝刘骜,是汉元帝刘奭与皇后王政君长子,即位于晋宁元年(前33),绥和二年(前7)暴亡。在西汉帝王中,他以在位26年的时长仅次汉武帝。论汉成帝与文学的关系,他既没有像汉武帝那样有实实在在的文学创作经历,也没有像梁孝王那样有意识地招揽文士在自己周围形成有影响的文学集团,所以看起来他与文学毫无关系。然而考察其一生作为可知,他确乎与文学发生过重要关联,迄今研治中国古代文学尤其西汉文学史者,无人注意这一点实为憾事。

1 影响作家创作

汉成帝与文学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他对西汉后期文人创作活动的影响。在他当政期间,以他为中心的西汉宫廷生活圈,产生了汉代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由当时最重要作家所组成的文学创作团队。这个队伍的成员,不仅有著名文学家刘向、扬雄,更有成帝后宫嫔妃班婕妤、许皇后等人。虽然他们并非成帝有意集合的文学团队,但是这些人的重要文学创作活动及传世名篇,却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了汉成帝的影响。

著名经学家兼文学家刘向,作为刘邦同父少弟、封楚元王的刘交四世孙,在元帝时曾因忤逆外戚及中书宦官弘恭、石显两次下狱。成帝时,召拜中郎,累迁光禄大夫。他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就是在汉成帝直接影响下撰成的。《汉书·楚元王交传》所附《刘向传》说:

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诫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1]1957

也就是说,有突出的女性文学特点、且情节生动感人的《列女传》,之所以采择古代女性故事予以表彰,本义却是针对成帝后宫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及卫婕妤等逾越礼制、闺闱不修而发;而两部“兼综九流,牢笼百家”的历史故事集《新序》《说苑》,亦不过是写给成帝阅读的意在“以诫天子”的讽政之作。

刘向传世的著名作品除上述三部外,其他作品如《谏营昌陵疏》,也是针对汉成帝大兴土木、营建双陵之事而发;辞赋《九叹》也是一篇“独伤念君,叹息无已”,“赞贤以辅志,骋词以曜德”[2]2393的作品。所以清末人谭献说刘向“以著述当谏书,皆与封事相发,董生所谓陈古以刺今”;[3]149朱一新也说他的“《新序》《说苑》,冀以感悟时君,取足达意而止”。[4]129也就是说,刘向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正是被汉成帝的耽于淫乐与不务正业所催生的。

辞赋家扬雄,字子云,本蜀郡成都人,“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1]3514有人因他为文似司马相如而举荐于汉成帝。当时,成帝正忙着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1]3522扬雄被召来后,“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1]3523此赋上奏隔两个月后,成帝又将祭后土,率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扬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于是又“上《河东赋》以劝”。[1]3535当年十二月,成帝羽猎,扬雄作为随从,又“聊因《校猎赋》以风”。[1]3541第二年,成帝“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其年秋天,“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罴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获、狐菟、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是时,成帝亲临观看,而当时天下的情况是“农民不得收敛”,扬雄随成帝到射熊馆后,“还,上《长杨赋》”以讽。[1]3557由此知,扬雄最著名的四大赋,无一不是零距离参与或接触汉成帝淫乐生活后所作。面对这位皇帝的玩乐无度,扬雄“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1]3535在写了这么些名扬后世的作品予以劝谏却毫无效果后,他在后来所作《法言·吾子》中说辞赋就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从而彻底否定了赋体文学创作的价值。一代赋家创作思想的变化,甚至也受到了汉成帝的影响,可见这个皇帝与文学关联之深密。这个情况,也被后代文人所议论,如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5]1736

晚唐人胡曾《射熊馆》:

汉帝荒唐不解忧,大夸田猎废农收。子云徒献长杨赋,肯念高皇沐雨秋。[5]7436

成帝后宫中亦不乏才女作家。如“聪慧”而“善史书”的许皇后,在遭成帝冷落,“省减椒房掖庭用度”[1]3974后,上疏自辨,其书理清词畅,语言十分得体,班固在《汉书·外戚传》中甚至对其全文照录。另外,成帝班婕妤,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作家之一。班婕妤在成帝即位之初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1]3983但后来却受到成帝的冷落。这种先宠后弃的遭遇,促成了这位女才子出色的文学创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成帝班婕妤集》一卷,虽现存作品仅有《自悼赋》《捣素赋》及五言诗《怨歌行》三篇,然其所取得的成就,足使之成为一代文学之翘楚。如《怨歌行》云: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6]116

此诗名为咏扇,实则自叹失宠之悲。她说皎洁的团扇虽曾出入于君之怀袖,然秋节到来炎热不再时,扇子也就被弃置不用。团扇的遭遇,正是作者被成帝遗弃后幽居冷宫命运的写照。《自悼赋》《捣素赋》主旨亦与此相类,均属失宠抒悲之作。如《自悼赋》既表达要向前代优秀女性学习的愿望,亦表达孤居长信宫的被弃之苦:“白日忽已移光”,“遂晻莫而昧幽”,“奉供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君不御兮谁为荣”,“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1]3986-3987能促成班婕妤如此悲哀抒情的所有原因,自然都在汉成帝这里。

成帝的冷落与抛弃所造成的班婕妤哀伤的抒情,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二位之一,盛赞其诗,称“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其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7]94汉末及此后文人,如曹植、傅玄、左芬等也对班婕妤的创作美赞有加。假如没有汉成帝的冷遇,自然就不会有班婕妤所有的传世作品,更不会有历代数量不菲的对班婕妤诗歌的模拟之作。所以说,汉成帝实际就是西汉后期最重要作家进行创作活动的催化剂,此期文学发展实与他有莫大关系。

2 编校文献典籍

汉成帝与文学发生关联的另外一件事,是他在位期间,破天荒发起了一场对先秦典籍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编纂活动。

据《汉书·艺文志》载,河平三年(前26),成帝命求遗书于天下,还特别诏令“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也就是说,在汉成帝命令下,当时不少硕学名儒都参与了这项工作。另如,汝南人尹咸,河平中以太史令受诏与刘向一起校书,他也是给刘歆讲授《左氏春秋》的老师;长社尉杜参也参与校书,《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博士弟子杜参赋二篇”条下,颜师古注称:“刘向《别录》云:‘臣向谨与长社尉杜参校中秘书。’刘歆又云‘参,杜陵人,以阳朔元年病死,时年二十余。’”[1]1750汉成帝发布的这道诏命,拉开了以刘向父子为主导的前后延续二十余年的校书活动。

班固从祖父班斿,也参与了此项工作。《汉书·叙传》载班斿“与刘向校秘书,每奏事,斿以选受诏进读群书,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1]4203也就是说,刘向等人每校定一书,写就叙录,誊清定本呈献成帝时,多由班斿进读。成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就把秘书的副本赐给他。

可见,当时参与校书的人都是能独挡一面的重要人物。如果没有汉成帝的诏命,这个队伍是很难组建起来的;当然,没有成帝授意下的政府财力的支持,这项巨大工程也很难顺利完成。

刘向每校一部书稿,就写一篇简明内容提要以便成帝阅读,最后他将这些提要汇编为《别录》。《别录》著录图书六百零三家,分为六大部类三十八种,总计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著名的《春秋左氏传》《国语》《战国策》《楚辞》等,就是经刘向校对编订而成书的。校书活动虽然在成帝时代并未最终完成,但这项巨型文化工程却是汉成帝首先发起的。所以,政治上一无建树的汉成帝,因下令臣僚校书而对中国文学、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 变身文学形象

汉成帝与文学更重要的关联,还表现在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走进文学世界的著名人物。不仅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题材,而且他本人也进入了文学世界,成为重要形象之一。素有中国古代艳情小说之祖称谓的《飞燕外传》(又称《赵飞燕外传》或《赵后别传》),就是以汉成帝后宫生活敷演而成,汉成帝因此成为秦汉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小说画廊中最早出现的人物角色。

《飞燕外传》最早著录在宋人开列书目中。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它是“汉伶玄子于撰,茂陵卞理藏之于金滕漆柜,王莽之乱,刘恭得之传于世。晋荀勖校上”;[8]374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说这部书“称汉河东都尉伶玄子于撰,自言与扬雄同时,而史无所见,或云伪书也。然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之。而‘祸水灭火’一语,司马公载之《通鉴》矣”;[9]195另外,《宋史·艺文志》对此书也予以著录。虽然这部书的作者情况及创作时间尚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认为它就是汉代人撰写的一部反映汉成帝后宫生活的写实性质作品。

《飞燕外传》所塑造的汉成帝,是一个好色纵欲、荒淫无度的形象。自“飞燕缘主家大人得入宫召幸”,他不仅为赵飞燕别开“远条馆”,还“赐紫茸云气帐,文玉几,赤金九层博山缘合”[10]278等,将其所居宫室装饰得分外奢华。而赵飞燕妹赵合德也有宠于成帝。赵合德要求自己居住的宫殿要接近赵飞燕“远条馆”,成帝于是“作少嫔馆,为露华殿、含风殿、博昌殿、求安殿,皆为前殿;后殿又为温室、凝缸室、浴兰室”,这些建筑皆曲房连槛,“饰以黄金白玉,以璧为表里,千变万状”。[10]278小说末尾,更非常具体地描写了成帝纵欲暴亡的情形:

帝病缓弱,太医万方不能救,求奇药,尝得慎恤胶遗昭仪。昭仪辄进帝,一丸一幸。一夕,昭仪醉进七丸,帝昏夜拥昭仪居九成帐,笑吃吃不绝。抵明,帝起御衣,阴精流输不禁,有顷,绝倒。挹衣视帝,余精出涌,沾污被内。须臾帝崩。[10]280

成帝死后,赵合德亦在成帝之母王太后追究下呕血而死。

《飞燕外传》以上情节,与《汉书》所载成帝宫闱之事基本一致。如《汉书》载:赵飞燕“本长安宫人……及壮,属阳阿主家……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1]3988又载成帝为二赵营建昭阳殿:

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硃,而殿上髤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姊弟颛宠十余年,卒皆无子。[1]3989

又载成帝暴死情形称:

帝素强,无疾病。……上宿供张白虎殿。……昏夜平善,乡晨,傅裤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众讙哗怪之。掖庭令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迫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1]3990

这些记载都与《飞燕外传》所述一致。由此可知,托名伶玄所撰的这部《飞燕外传》,基本上就是根据汉成帝生前私生活实况撰写的。较之史书,其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成帝专宠二赵的一些闺闱细节,令人震惊。所以,茅盾在《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一文中说:“可称为文学的性欲描写,则除伪称伶玄作之《飞燕外传》与《西厢》中《酬简》的一段外,恐怕再也没有了。”[11]117又说“成帝宫闱秽乱,亦复不能讳言。在此种环境内,性欲描写的作品的发生是可能的。……尤以《飞燕外传》一篇为最著名”,“(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却未便过于抹煞”“……正堪称为性欲文学的始祖了”。[11]119

称此书为后代中国性欲文学的渊源与始祖再恰当不过,因为不仅其内容如成帝窥浴、饮春药过量而死等情节,都可在后代艳情小说如《杨贵妃外传》《金瓶梅》等书中找到影子,甚至它的类似史传性质的人物写法,也深刻影响了后代中国小说的人物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因有了汉成帝宠幸赵氏姐妹的事实存在,有了他为作家所提供的生活原型作基础,才可能有这部中国古代最早艳情小说的诞生。而且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写实手法成功塑造的一个荒淫无比的帝王形象。这样的作品产生在西汉后期,对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社会思想的冲击力度可想而知。同时,汉成帝的帝王身份,及其后宫生活故事进入小说题材领域,对推动后代史传人物向小说角色的过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的传奇小说、历史演义等,其写法与人物原型多来自史传,不能不说与汉成帝之进入《飞燕外传》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综上,汉成帝自己虽未有文学作品传世,但他确实影响了西汉后期重量级作家的创作活动;而且通过组织臣僚校书,客观上推动了经典文学作品在后代的流传;尤其是他在位期间荒淫艳冶的后宫生活,使得他的形象也开始从史籍走向文学世界,并因此促成了中国最早艳情小说的诞生。汉成帝生前所有的正面、负面作为,客观上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实不能忽视。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谭献.复堂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朱一新.无邪堂答问[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6]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7]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8]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9]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汉魏丛书编写组.新编汉魏丛书:第2册[M].福州:鹭江出版社,2013.

[11]茅盾.茅盾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外传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隋唐外传(第二集)
隋唐外传(第一集)
隋唐外传(第三集)
隋唐外传(第二集)
大大兔外传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薯条外传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