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018-02-25 10:16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船员高中化学化学

申 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宁夏 银川)

国家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高中化学要积极创新自身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自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纵观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落后性,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高中生的化学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情境学习是当前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方式,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学习环境或者是学习氛围,而问题情境是今天学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情境是为达成一定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物体或者是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有难度并且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想要迫切地解决现状,进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积极性,调动学生的问题性思维。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化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相互关联,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之所在。比如说,在学习“金属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新闻事实报道:“广州珠江河段出现了‘水雷’,实则是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漂在水面上,但突然有几个爆炸,冒出白烟,而且接触到桶内的物质,手会痛……”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水里的桶会爆炸?为什么打上来的桶会冒白烟?为什么消防队员的手接触到桶,手会痛?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问题探究以及化学学习中。学生经过讨论、假设等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接下来“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理解钠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关联,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化学实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也可以说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创设与化学学习相关的问题情境,借助实验过程再现知识场景。比如说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发问“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由此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实验探究。学生在实验台上进行对比实验,通过测定相关溶液的pH值,再进行加热或者滴入酚酞等进行观察探究,最终得出实验结果。问题驱动,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借助故事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以及化学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化学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说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化学故事或者是夸张的化学图片等都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维生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找一些有关维生素的小故事:“在地理大发现过程中,欧洲的船队出海远行,当时的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或者是一些咸肉等易于存储和不容易坏的东西,几个月或者是长达一年多都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随后,船员的脸色不断变黑、牙龈渗血、经常病倒,还有一些船员因此失去生命……后来,当他们遇到一个荒岛,岛上有新鲜的果子,船员们没有东西吃,只能采摘这些水果充饥,但就在几日后,船员们的病症有所减轻,许多年轻的船员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你知道船员们为什么会得病?为什么吃了果子就好了呢?”通过这样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借此向学生阐明维生素的结构构成以及功能价值,然后再分析船员缺了维生素会怎样等,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高中化学只有进行不断的自我革新,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创设问题情境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遵循当前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由此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猜你喜欢
船员高中化学化学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