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育优化策略

2018-02-25 10:16李朝华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素养教学模式

李朝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民族高中,广西 河池)

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对高中教育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传统的高中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而新课改重视的是对高中学生实现全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高中重点学科之一的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新课改中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与装点,这对当前的新课改是否落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方式创新及优化的道路上努力探索。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想学生拥有较好的地理成绩,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促进其自主学习。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是不利于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若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确保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创造力及想象力,便于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中主动发挥自身优势。高中生尚处于叛逆时期,因此若想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研究心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仍保持充足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地理中许多有趣且值得深入探索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该如何优化

(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里提到,要培养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地理素养,其中包括有地理志趣、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科学素养。因此,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育的方向和要求进行转变,将传统的介绍地理地名及物产,以及地理中事象的特征及分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物地理关系理念的核心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以及应用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还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健康情感以及积极心态等综合素养。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新课改定位于提高学生素质,改变了以往的以文本为中心的情况。因此,加强地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现状的联系,关注学生学情以及学习兴趣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新课改强调并倡导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例如开展一些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包括地理勘测、地理实验或者地理专题研究实践活动。传统的地理教学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关注,学生往往采取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样换取的高分是无意义的。新课改注重的是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以及过程部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独立思考,学会与同学合作研究,有效发展自己收集及处理地理信息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四)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

地理新课改还指出:“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对评价标准的改革,改变以往的采取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自由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逐渐尝试弱化考试的人才筛选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学情及身心发展特点,不同个体之间具有的差异性,对学生做出实际有效的个性化评价,并尊重学生,避免给予其身心上的压力。

综上,地理的学习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离不开学生的用功学习以及教师的耐心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人性化教学,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以达到新课改对新时达人才的需求。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既是高中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优化与创新,才能使得高中地理课程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新课改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