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四部六环三思”教学法有效性分析

2018-02-25 10:16关维斌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三思教学法物理

关维斌

(景泰县第四中学,甘肃 白银)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优化教学模式,升级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笔者结合高中物理课堂特征,总结了“四部六环三思”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与措施,本文重点探究其实际应用效果。

一、“四部六环三思”教学法内涵

所谓的“四部六环三思”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要求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模块部分。其中课前主要以导学为主,采用制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质检测评”四个部分来进行;在课中,即教学开展的课堂时间中则按照“目标认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质检测评、总结点评”等六个环节来进行;在课后,按照“教法、学法、措施”三个方面来思考教学过程的得失,以供持续性改革之需求。其内涵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能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并形成有效的体系建设,将其他类别的教法改革融入其中。

上述的教学法内涵涵盖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行为,在充分的互通与总结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模式升级对教学质量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与作用,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以不同班级为单位分别开展了不同教学模式的对比。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改进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逐步推进;实验组班级则采用“四部六环三思”教学法进行构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制定相关课程的“导学案”,以章节为单位,明确学习目的。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并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组别间的交流。具体的交流形式一般以知识点互讲、练习题互评、重点知识集体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尤其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文本、视频、微课等资源来予以补充。同时,在教学后分析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在下一环节教学中予以调整及改进。对比时间为3个月,此后通过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及能力测验等方式对效果进行评估。

从教学对比中,我们获得了如下三方面结论:

第一,教学改革前,两个班级的物理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学改革对比后,对照组物理成绩与实验前提升了约4.6个百分点,属于考试成绩的正常波动范围;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平均成绩为76.42(百分制),同比提升14.9%,具有显著效果。另外,在个体分析中我们发现,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的最低分以及中位数的提升更为显著。在对照组中,最低分以及中位数为36分及54分;而实验组的对应数据则为44分与63.5分。这一数据表明此种教学方式对于后进者的成绩提高幅度更大。

第二,为了进一步分析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我们对不同难度题型的学生得分情况进行了对比。在剔除考试波动等情况下,实验组不同难易程度题目的得分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较难题目的提升最高,中等题目的成绩提升最低。按照难、中、易进行划分,其提升比例分别为20.1%、7.4%和17.2%。这说明此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对物理难点以及一般性知识点的掌握具有更大贡献。

第三,在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此种教学模式由于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交流程度,故而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大部分学生(83%)表示,物理课程变得更为有趣,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任务以及预习任务时效率更高,能够更为轻松地完成;部分学生表示(53.5%)能够在物理课堂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进而在课外物理学习中存在时间延长、效率提高、主观性增强等良好表现;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21.5%)表示,此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时长,感觉较为疲劳。

从上述的基本结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四部六环三思”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能与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具有显著且积极的意义。另外,在对于物理知识难点的理解上也具有较为显著的贡献,客观上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知识收集、自我学习、知识结构框架整理等方面的能力,甚至使学生对部分“超纲”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如近期我国在引力波以及量子纠缠等方面的先进成就也纷纷出现在学生的讨论范围之内。虽然并不深入,但是却明确地体现了学生物理能力与兴趣的提升。

本文在系统总结了“四部六环三思”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班次的教学对比对此教学模式的实际效能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其在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物理能力、物理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完善该教学法及其在具体教学改革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保证。

猜你喜欢
三思教学法物理
只因是物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处处留心皆物理
哲理漫画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三思法”直击平衡问题核心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