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及对策

2018-02-25 10:16魏胜元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做题公式高中物理

魏胜元

(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甘肃 武威)

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学生总有这样的感慨:“看书一看就会,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错。”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高中物理的抽象问题更多,问题更加复杂,如何运用相应的物理思维来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用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好物理的根本。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以下是本人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的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及应对策略。

一、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成为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障碍

由于物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已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不少错误经验。这些日常经验先入为主,成为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障碍,常常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

例如,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施加一个力,没有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一日常认识中,产生“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日常经验,从而对力的概念的建立产生思维障碍。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树叶比苹果下落得慢的日常认识中,产生“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的日常经验,从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形成思维障碍,等等。

我们要克服这些思维障碍,就要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每一个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形成过程、物理本质和使用范围,结合例题和老师的讲解去思考,思考问题不能靠感觉,要考虑用到哪个知识点,做到有理有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日常生活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干扰。

二、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

基础知识就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工具,正如我们要修理某个机器,工具箱内得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如果没有工具连机器都拆不开,更谈不上修理了,我们解决物理问题,没有扎实的基础,遇到问题就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搞清每个知识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做题的时候用到那个知识点就能信手拈来。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有: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力学中,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中,库仑定律、电场力、洛伦兹力、安培力、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要相信,就是这些并不算多的公式,就能解决高中物理中几乎所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已知全部的物理工具。其他基于这些公式的推导,只是帮助我们降低思维难度,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并不超出这个公式本身。

三、不理解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盲目列式解题

物理的难点在思维,思维的难点在理解物理过程。很多学生做题时一做就错的原因就是没搞清楚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在做题的时候,读完题目,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理解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思考“研究对象”经历了哪些物理过程,才能列出对应的方程,再开始解题。如果直接思考有难度,可以借助草稿纸画出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示意图,速度时间图等,这些图对我们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但切忌在没搞清楚物理过程的情况下盲目列式解题。

四、不会用物理模型简化思维过程

中学物理中涉及的理想化物理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实物模型,如质点、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二是条件模型,如光滑、绝热等;三是结构模型,如分子电流、原子核式结构;四是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学生要深刻理解这些基本物理模型的特点,遵循的规律,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题设条件,分析物理过程,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实际问题中构建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物理模型遵循的规律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首先听懂并理解,而后记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接下来要理解物理过程,能从具体问题中构建出物理模型,列方程求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做题公式高中物理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