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深入思考

2018-02-25 10:16王婉琦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易拉罐豆子所学

王婉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二中学,新疆 石河子)

自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然而在实际高中课堂教学中,因任务重和时间紧等限制导致探究式教学效果不佳,微型探究教学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微型探究即教师根据教材以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节课的关键点和重难点内容开展短时间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立足学生兴趣制定探究课题,注重微型探究过程

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微型探究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兴趣制定探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明确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消除学生对数学厌烦和焦虑情绪,全身心投入探究学习当中。以余弦定理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常见的贪吃蛇游戏引入教学内容,贪吃蛇的游戏界面是矩形KLMN,其中KL=MN=340,LM=KN=160,线段OP垂直于线段KN且垂直点KN的中点为O,OP=80,矩形内为点P,之后贪吃蛇从KN中点O出发逐渐移动到P点。此时有一颗豆子从L处逐渐移动到K处,贪吃蛇则从P点处和豆子一起匀速移动,无论是豆子还是贪吃蛇移动线路均为直线,此时教师提问:“贪吃蛇最快在哪个位置可以吃到豆子?”如果贪吃蛇速度为豆子移动速度的一半,那么贪吃蛇最快可以在哪个位置顺利吃到豆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十分注重微型探究过程,最重要的将学生熟悉的日常游戏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立足学生生活制定探究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知识开拓者,教师就可结合生活实际合理重组和补充教学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饮料易拉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那么市场易拉罐尺寸如何设计才能达到节省用料的目的?可以设易拉罐体积为定值,高和底面直径之比多少才能节省用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当易拉罐底面和高直径相等时,即易拉罐为等边圆柱体时才能节省制作用料。上述只能说明理论层面节省,事实上,现实生活饮料易拉罐底面直径和高并不相等。对于这个问题就可引导学生深入发现,即易拉罐两底厚度和罐身厚度不同,前者大于后者近2倍左右,之后再进行计算得出,高是底面直径大约2倍,再借助尺子衡量后发现生活中饮料易拉罐恰巧是这个比例。通过上述案例就可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数学价值。微型探究教学之所以从生活角度作为学习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立足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假如此时你手中拿着一本书并将其书本立于书桌纸上,如果想要确保书脊垂直于桌面,那么书脊所在直线AB和两侧书页在桌面上交叉线需要保持哪种位置关系?”上述问题则从实际角度让学生明白面和线垂直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点滴,并提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能力。

三、立足学生合作制定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也从教师讲授式逐渐转向合作探究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其主动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探究的动力,一定程度还能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深入吸收和理解知识。探究合作结束后让学生统一交流并在全班学生面前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数学教师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阐述问题对其补充和纠正。例如,数学教师可以提问:“拿出两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张,对折为等腰三角形,设正方形面积为a和b且a>b,设问两个三角形面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可提问:“如何通过对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方式构造两个a和b为长宽的矩形并求面积。”数学教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分析问题,最后每个小组讨论结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能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

总之,微型探究是高中数学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应用此教学方式时应善于将知识总结成关键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且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探究思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易拉罐豆子所学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夹豆子
非所学
非所学
我和小豆子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易拉罐美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