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阳光的心态来欣赏 用放飞的思想去领略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

2018-02-25 10:16廖应明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赏析画家

廖应明

(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四川 南充)

高中美术鉴赏课成为一门必修课是我国美术教学的一项重大决策,可是同那些具有相对完备的教学体系学科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且目前阶段我国的基础教学存在注重基础知识轻视其他方面能力的问题,使学习与生活脱离得较为严重,再加上较特殊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来谈谈对高中美术鉴赏的几点思考。

一、美术鉴赏要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

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后,应该积极和教师交流赏析的结果,教师应该多听听学生的赏析结果,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教师应该知道美术鉴赏具有直观性,所以假如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欣赏根本没有办法达到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使其思想更加深入。比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同学们会为罗中立高超的技法所折服。在学生为此感叹时,老师可以立刻提问:“看了这幅画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很多学生会说画得太像了。老师可以说:“欣赏绘画单看画得像是不够的,作者用过去画领袖像那么大的画幅来画这样一个饱经风霜的农民,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占中国大部分人口数量的是农民群体,这不正是养育着中华民族的‘父亲’吗?假如我国没有农民这样一个群体又将怎样?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呢?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农民在大地上留下无数的汗水,在千百年来都坚守劳作。父爱,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真诚,没有这样深厚的情感是不能创作出这样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作品的。”再比如:我们可以让高中生欣赏梵高画的《向日葵》,高中生会直观地从画中看到金黄的向日葵,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思考向日葵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直观感受到作品中包含的阳光、乐观等人生态度。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欣赏,学生会各有感慨,甚至有些学生潸然泪下,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形象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老师们可以利用学生对这些艺术品的浓厚兴趣和真挚情感从情操方面培养他们对美与丑的分辨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高中美术鉴赏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作品表达的情感加以引导,以达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目的。

二、美术鉴赏要和时代背景相结合

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应该有其特有的文化情景,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作品不是独立的。每次画家做画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样就会让美术作品和画家所处的环境相融合,从而使绘画出来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画家所处环境的特征。所以,每一位画家要想画出优秀的作品,就应该把绘制出来的作品带到文化情景中,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画家的绘画水平。

我们要想更好地欣赏画家的作品,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作品绘制出来的年代以及创作的历史背景。比如:在欣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时,我们可以先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该作品是在文艺复兴的时候被创作出来的,也应该了解它主要想表达的是该时代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精神。再比如:在欣赏米开朗基罗的《被缚的奴隶》时,我们可以先了解它的创作背景,这幅画是在朱理二世当政时被创作出来的,其次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画家期望奴隶制度被废除。教师不应该只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或者去网上查阅更多有关绘画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多方面地学习到绘画知识。教师在教学生欣赏名画大家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画家创作作品时的心境,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赏析画家的作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每一件优秀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源于现实生活,所以,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在班级的走廊里,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到各个班的绘画作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教师应该多听听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也能让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学生在绘画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更能让学生有一个欣赏美术作品的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美术教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明确我们不是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对于高中美术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这样才能让高中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赏析画家
酷炫小画家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美术作品
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