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8-02-25 10:16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过程

叶 猛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一中学,贵州 六盘水)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将若干个学生分成一组,并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效率的共同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相互帮助、交流沟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科学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带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有效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结合学生特点,合理组建小组

小组的组建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高中地理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整体,使小组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也就是小组整体实力相当,而组内成员水平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要对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在地理学习方面: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等;在反应和表达上: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心理素质的高低、语言表达能力等;其他能力:性格爱好、组织能力等。然后教师进行综合考虑,为学生分配小组职责,如组长、笔录者、发言人等。最后,组内再根据笔录者的记录情况进行组间讨论,这样既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二、培养合作习惯,提高合作效率

一个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是建立在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基础上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地展开。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整合每个成员的观点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小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节时,笔者让小组内进行分工,有人负责探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包括原因、具体表现和代表地点;有人负责探究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样包括原因、具体表现和代表地点;有人负责总结和记录;有人负责发言。这样一种分工完善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有效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而且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内的分工和人员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从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教师适时引导,带动学生情绪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这并不代表教师不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恰恰相反,高中地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让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方便他们讨论。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为学生精心安排学习任务,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思维,引领他们对地理知识展开探究,增强合作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节时,笔者让各个小组在课下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2)山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简述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报告。然后在地理课上,教师先引导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然后再针对各小组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还能够使学生在验证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增强自豪感,树立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四、科学评价学生,增强学生信心

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坚持民主化、人性化的评价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教师建立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式评价要求教师要对小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地理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成绩,还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过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