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命科学高中教学新模式探讨

2018-02-25 10:16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教学模式实验

李 丹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上海)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基础教育”旨在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这就意味着人才的培养要冲破传统的束缚,不再是“填鸭式”“满堂灌”,培养出来的不再是“书呆子”“高分低能”,而是综合能力俱佳的创新型人才,用创新的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新时代的新要求决定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模式必须创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共识。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基础就是教育,要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发展教育。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创新教育教学上,以扎实有力的改革举措做好教育教学和教育减负工作,促进教育发展跨越转型、提档升级。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模式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必须基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进行大胆务实的创新。

二、生命科学学科特点决定高中生命科学教学模式必然创新

生命科学是一门发展较晚、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概念众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的《生命科学》共四册教材,其中涉及的生物学概念就有400多个。这些概念为生物学家共同进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也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但对生命科学初学者的高中学生,如何有效地理解与区分如此之多的概念,搞清楚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是非常有难度的。

生命科学在高中阶段还没有完全被学生重视,所有生命科学的任课教师和相关研究者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生命科学学科知识体系,抓住核心知识,增进对各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特别是任课教师要通过课堂行之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对学生学习生命科学有帮助,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有促进作用。所以,生命科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三、生命科学高中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在某一教育原理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受某种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支持,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建立的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方式。通过教学模式的实践,既能完善、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又能指导教学实践。生命科学高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感受,以供各位同行探讨。

1.鼓励思考表达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只会思考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新时代好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

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敢于挑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例如,遗传病的计算题,有时候有多种解法,要给学生说出其他解法的机会,学生甚至可以质疑老师、和老师争论等。

创设激发思考和促进表达的问题。教师应精心筛选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发人深省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题目等。例如,生命科学第一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节,通过介绍生命科学探究实验实例,设置问题:请你总结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通过阅读库鲁病发现病原体的小故事,设置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观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通过柳条鱼研究实验的分析,设置问题:除了水温和光照,是否存在其他因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思维发散,会提出其他的假设。

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以恰当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流利的表达。

2.增加实践体验

生命科学的理论知识很多,而理论源于实践,增加实践体验,理论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增强感性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应用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实践体验1: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细胞呼吸》一节,介绍无氧呼吸这个知识点时,引入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即家庭制作酒酿和酸奶。这两种食品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如何与无氧呼吸联系起来,就有些陌生。教师事先自己在家中制作,并将全过程拍摄下来,给学生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无氧呼吸的原理,最后给学生呈现制作好的实物。整个过程下来,学生会很感兴趣,原来生命科学离我们这样近。接下来,利用拓展时间,指导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全过程,品尝自己的作品,相信这种体验他们会受用终身。

实践体验2: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一节,介绍了合理膳食这个知识点,而青少年正是身体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这块知识将是一生健康的基础。结合学生的日常饮食,先设计一个小调查“你的一顿午餐”,然后介绍合理膳食的定义,结合三大类营养物质转变的知识点,接下来像照镜子一样,请学生自己对自己及同伴的午餐进行点评,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自己纠错,改正一些生活中的错误观点和操作,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以后在饮食上面的影响。这样学生即使忘记了具体的理论,但仍能够应用,指导自己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真谛吧!

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仔细发掘,精心设计,这样的实践体验还有很多,如:细胞失水吸水原理中的生活实例;遗传与变异中的疾病分析和预防;细胞呼吸与食物保鲜;动物激素知识点联系健康生活;生物催化剂酶在生活中的应用;环境保护一日行活动等等。通过实践体验,学生会感到生命科学知识的广泛性,会感到学有所获并学以致用,就会自觉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增强实验技能

生命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创新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牢固掌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拓展开放。整个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结论的得出,都由每个小组自行完成,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其动手能力,最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的结果,分析后续影响形成论文。例如,结合微生物的知识点,设计探究实验,检测课桌椅的细菌含量;结合矿质元素对植物的影响内容,设计探究实验,研究对植物生长最有效的矿质元素及最适浓度等等,通过严密的实验过程、精准的实验数据,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思考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减少课桌的微生物含量,如何通过调节矿物质种类和浓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自己发现很多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这些正是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也正是当代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

4.完善评价体系

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完善评价体系。采取多角度评价,细化评价。基于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考试成绩等纵向体系,发言成绩、质疑成绩、思维活跃度成绩等横向体系,综合地作出评价,同时以鼓励为主,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推手。

5.设置开放性作业

生命科学的作业较少,所以要更加精炼。开放性作业可以更好地反馈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其动手能力,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环境污染一节内容,请你设计一份在校园中如何合理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的方案;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请你帮助农民伯伯设计一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可行性方案;结合生命的物质基础等相关内容,请你分析如何减少军训学生不适现象等等,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生命科学高中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新时代生命科学高中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不均衡,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基础型课程比较重视,对研究型和拓展型课程容易忽略;课时安排不合理,由于时间相对较少限制了一些内容的展开和实践;教学设备不配套,生命科学课程中需要的一些仪器和设备比较缺乏,影响实验的直观性和体验性,有些设备过于陈旧,直接影响一些探究性实验的完成,满足不了教学工作的需要。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以及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只有这样生命科学的教学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实践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就要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与探索,新时代的生命科学高中教学模式要更具活力,更加安全,且更具中国特色。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教学模式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做个怪怪长实验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