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优质课背景下的教学常规

2018-02-25 10:16魏新焕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命题试题

魏新焕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山东 莱芜)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常规每天都在做。但要把教学常规做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必须从平时做起,打好基础。严格落实好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自习辅导、命题等教学常规中好好研究探索,使每一节课都是优质课。

一、备课是智慧的提炼

备课首先要熟悉大纲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通晓全套教材。在每单元教学开始前,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探讨“双基”的具体内容,挖掘思维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要素。在研究把握各单元、章节和有关课题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随时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知识缺漏,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学习档案资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也要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要根据生物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双边活动形式,对所用的教具、提问的内容、板书的编排、实验的程序、例题的配置、作业的布置等做出系统周密的考虑。

自己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是大家智慧的汇集,是自己智慧的升华。生物的总复习中,集体备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集体备课时结合复习资料认真研讨课堂教学,每节课教学任务要明确,哪些需要重点讲,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题要留做作业,哪些内容要在自习的时候处理等,对这些问题都要一一讨论并确定下来,还有一些是在上课中学生想到的好的方法,集体备课时也在一起分享、交流,并在第二天的课中再与学生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收获颇丰,既能提高自身的做题水平、业务能力,也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上课是凝聚智慧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应该实现“传授知识、形成习惯和培养思维”的三维目标。学生和教师进行课堂“有效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是一种对话,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有效交流”中,学生活跃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在师生的交流中,课堂灵动生成、智慧闪耀,教学变得精彩无限。为更好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自己要准确把握好教材、教学目标,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在上课之前尽量做到说课、讲评、反思,汇集成较完美的一节课。

三、自习是智慧的反刍

高三生物总复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立足于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要着眼于提高能力,深化思维;既要在复习中抓好基础提高能力,又要避免“题海战术”,因此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因此在一轮复习时重点强调了三抓,也就是抓基础、抓核心、抓反思。学好生物同样离不开做题,做大量的题,但绝不是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老师常常抱怨,这个题做过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会。这样的错误强调多少次了,学生还是会犯。多半是落实不到位,落实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落实的时间也只能是在自习上。那么自习的任务就很明确,就是整理当天课上的错题,反思总结。反思总结这个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以及解决这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养成多角度多方位思维的习惯,反思总结做错题的原因。在整个自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坚持的原则就是宁可少做10个题,也决不因为赶进度,把学不会的知识点囫囵吞枣应付过去,避免再次遇到还是不会的现象。把自习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习的时间慢慢体会、消化、吸收。

四、检测是检验智慧的标准

检测命题应以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说明、教材、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目标生成为依据,要特别注意“四突出”,即突出题目的典型性(重点、共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性(高考的考点、学习的弱点)、开放性(拓展视野、发散思维)、简约性(将试题改编为判断题)。因此,呈现到学生面前的题目要有梯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整体联系与覆盖,从而保证学生逾越思维障碍,突破薄弱环节。因此,在检测命题的时候都要精心设计,试题要有区分度,还要兼顾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单元过关检测试题重点考查学生所熟悉的基础知识,以基础知识为主,灵活多变,这次从这个角度考查,下次还是这些内容,但是视角变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查,去安排设问,要求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要活学活用。试题首先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命题首先考虑重点内容,设定考查重点和层次要求,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体现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命题中也不忘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因此试题一定要体现对个性品质的考查,进而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有创造性的答案。

除上述重要的几点外,还要布置作业和课后反思,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典型题的练习,巩固基本知识概念,掌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形成能力。课后反思,应趁着记忆清晰的时候,把这节课的得与失、经验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找出关键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每堂课的教学是一件不易的事,有汗水也有喜悦,更需要自己用心去思考,去反思,去实践,去总结。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清律的基础知识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