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2018-02-25 10:16曹学川周文庆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心理健康工作

曹学川 周文庆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甘肃 武威)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我们对河西贫困地区的30名老师进行了调查,经分析统计,在经济欠发达西部贫困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的高中教师约有49.55%,其中有8.64%的教师获得感缺失,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很大;有13.64%的教师在工作中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有27.27%的教师情绪消极,态度冷漠,丧失工作积极性。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做了如下对策。

二、维护西部贫困地区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西部贫困地区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还要寻求社会的支持和教师自身的努力。根据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结合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总结出几条缓解对策,希冀能改善目前西部贫困地区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关注教师

对于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而言,经济水平和教学软硬件相对落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教师的生活、工作中会充满关怀,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会得到提升。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期望值,安全期望主要表现为工作稳定、社会保障、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等。同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老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源头上遏制师生矛盾的冲突。定期邀请专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压力缓解。学校还要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家庭特殊和有困难的教师在生活和待遇上给予关注。对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辩证地对待,极大地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2.努力提升教师尊重需求的满意度

对于高中教师而言,成绩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成绩优良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这不仅体现出对教师的一种尊重和肯定,又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奖励机制,奖励机制要体现及时性和公平性。根据教学和科研成果,分类指导,划分奖励额度,鼓励教师认认真真教学,加大力度宣传对教学做出突出贡献者,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同时要加强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体,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更能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挑战性,以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还要呼吁全社会关心教师、支持教师、尊重教师,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被尊重的氛围中工作。

3.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师受工作范围限制,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如何处理好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应有的包容心。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教师职业中尤为重要,教师必须积极面对。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双方应该平等对待,而不是居高临下或者训斥其中某一方。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信赖,默契配合,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尊重他人,民主平等,这便有利于形成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所以,只有融洽和谐、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才能极大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改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教师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高中教师,在各方面都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要实现自我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个体,其最大的价值和魅力就在于教育本身。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创造性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不断贡献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和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学生,进而培养出健康、智慧和有创造力的学生,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自然会得到学校、社会和家长的肯定。在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自我解脱,正确对待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失问题,才能更大程度地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师缺乏优良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和调整需要全社会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教师心理健康得到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便能得到有效保障和大幅提升,更能推动和提升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