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

2018-02-25 10:16山心俊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启发性朱自清孔乙己

山心俊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民族中学,甘肃 临夏)

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的问答对话,提醒学生关注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逐步提高,对于课堂的一些细节优化也在不断得到关注,课堂提问环节自然列入其中。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展开讨论,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展开提问

在设计及提出问题时要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提问环节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更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教师要关注到问题的意义性,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将即将提出的问题进行预设,在哪里提出、提出的意义是什么、该问题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尽管在具体课堂中会作出一定的调整,教学思路也不会被打乱。

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如下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能读出苏轼的感情经历了几次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从中能反映出苏轼的哪些性格特征?”这一系列问题,不仅紧扣教学目标,还带有明显的层次逻辑性。在提问环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环环相扣的,逐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相应地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模式,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引导,而不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简单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认识到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思路,此时只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二、找到方法,掌握提问的艺术

新课标下,课堂的艺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具体到提问环节,教师也要遵循提问的艺术,须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必然是启发性、愉悦性并存的。在很多时候,教师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会使学生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就难以达到提问的要求与效果。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需要有足够的铺垫与情景的构建,能够给学生以思考的指导,在提问之后,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的传递。

所谓提问的艺术,就是能在学生不自觉中,甚至趣味性的情况下达到教师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想要学生理解“孀”“叟”的含义,此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没有父亲的孩子就可以称为“孀”,一时之间可能学生不能记住,这个词也就成为教材中的知识点,成为学生考试之前必须记忆的重点了。此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对课堂提问进行重建。在开始上课之前,遇到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查字典进行了解,给学生留出时间之后,教师就不再刻意讲解了。之后在推进课文的时候,讲述一段时间大家都围着愚公的时候,会有一个小朋友,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去哪了?”,这时学生会突然有意识地回忆到刚才的知识,因为他的爸爸已经去世了,所以是“孀”,此时就算一些学生已经忘记了,也依然能够印象深刻地记住。

三、寻找到准确的提问时机

在进行提问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寻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认知盲点,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绪,掌握时机展开教学。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合适的提问内容,更要寻找合适的提问时机。在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合提问。提问环节需要发挥提醒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由此要选择在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知识点最为重要的时刻,而不是漫无目的地任性提问,否则会过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每节课的中间部分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会超过20分钟,此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把握时机,寻找契机[1]。

这里举《孔乙己》的例子,其中有一句“似乎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在这里教师可以提出“似乎”是一个疑问副词,“的确”是一个表达肯定的词,这里将这两个词连用是否合理呢?作者想要表达出自己的什么情感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会自觉地思考,会自觉地进入孔乙己的那个年代去试图体味孔乙己的生活,体味作者的意图,这就是把握契机提问的意义所在[2]。

四、尝试创设启发性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创设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逐步思考。初中阶段想要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其中进行思考,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切实推动教学的发展及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尝试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是对学生的引导。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提问学生:“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模样的?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和你见到的是一样的吗?有哪些区别呢?”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关注到课文本身,思考自己和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似,体味文字的魅力[3]。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通过创新性提问与学生发生互动,从而真正推动教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教学的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启发性朱自清孔乙己
清芬正气朱自清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