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5 10:16孙锋田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魏征教学质量历史

孙锋田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学,山东 东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因为历史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就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而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故事与历史教学进行系统的融合,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合理应用历史故事

在历史知识讲解过程中,课堂导入是一项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导入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应用一些历史故事,加强对学生的吸引,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好奇心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课堂知识导入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以史为镜”的历史故事进行课程导入:“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谁是李世民啊?魏征呢?大家知道‘以史为镜’的故事吗?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而魏征性格耿直,善于直谏,给唐太宗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来在魏征死后,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然后,教师再引导主题,让学生了解盛唐时代的经济、文化的繁荣。

这种故事导入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会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基于历史知识与内容对其进行合理设置,要保障历史知识与内容的关联性,要短小精悍,这样才可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故事,分解教学重点

初中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是以自己的感性认知为基础,在学习中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兴趣。但是多数的历史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特征,学生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厌烦、抵触的心理,单纯地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就无法了解这些历史知识的价值与意义。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对其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各种知识的要点,了解其重点内容,这样就会灵活应用。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导入课程知识与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鸦片给我国带来的危害与影响,了解到人们在鸦片蚕食之下中国的贫瘠,通过林则徐为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的讲述,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历史的沉重。再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故事探究历史知识,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故事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进而明确知识重点,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掌握理解各种历史知识。

三、灵活应用历史故事,总结知识内容

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灵活应用各种历史故事情节,巩固学生记忆与理解。在历史课程结束之后通过历史故事进行总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巩固知识。例如,在进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讲述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基本历史知识,分析五代十国形成的主要原因与特点,然后对唐玄宗的治理前后期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再通过杨贵妃死亡故事的讲解:了解唐玄宗在无军可调出逃四川的过程中,在马嵬驿被迫赐杨贵妃自缢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进而引出国仇家恨,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分析与梳理中总结知识与内容,了解唐朝的兴衰。这种通过故事总结历史知识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产生一定的联想,进而在故事的梳理中巩固记忆各种历史知识与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合理地应用各种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进行课堂知识的导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总结,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探究与学习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进而形成一定的历史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魏征教学质量历史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魏征身后的落寞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唐太宗因何会砸了魏徵的墓碑
新历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