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赏析”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以苏轼的两首怀古诗为例

2018-02-25 10:16郭连友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怀古题材诗词

郭连友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中学,重庆)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更是古人抒情记事的重要方式,古人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想象联想,创作诗篇,其中有对风景的描绘,人情的歌颂以及时间的感怀等等。古典诗歌的主题在人的悲欢离合方面的描绘非常多,意象中流露出多种情感,高中学生阅历尚浅,因此对诗词的理解也不够透彻,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对诗歌的重点进行掌握。因此,以下对比较鉴赏在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希望可以提升诗歌鉴赏的有效性。

一、诗歌标题的对比分析

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主要内容,更是指引诗歌方向的指针,是诗歌的总结,通过标题就能够清楚诗歌的类型,清楚诗人的情感寄托。但是若是标题模糊不清,表达意念不够准确就不能简明扼要地指出诗人要言明的内容,因此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补充,了解诗歌的类别。面对类似的标题不同的表达意念,需要学生凭借经验和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获得标题的准确含义,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古典诗歌的标题进行赏析,由此学生可以感知两者的独特之处。

例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过程中,学生觉得与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类似,都是怀古,但是这样的题目非常容易迷惑学生,学生认为这两首诗词对于情感的抒发都是作者郁郁不得志。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本内容进行理解,就需要教师对两个标题进行分析,对历史的相关背景进行阐述和研究,在阐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诗词的创作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清楚两者之间的情感基调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诗歌题材对比分析

诗词的题材有很多种,诗人对于诗词的内容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若是从具体方向上来讲,题材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词、送别诗、闺怨诗以及哲学爱情诗等等,诗歌的内容是按照题材确定的。对比同一种题材的诗歌,内容也会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从题材入手对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对经典诗词进行多方面的讲解,并且对于同一题材的内容差异性要有区分的鉴赏。在多数情况下,教师还需要关注题材,同一题材的内容差异是不可小觑的。教师若是忽视了诗词鉴赏的差别性,专注于题材,那么势必只能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外在形式和皮毛,忽视内在的表达意念,这对学生深刻理解诗词不利,造成学生无法自主对诗词进行灵活分析。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诗都属于怀古类型的题材,在方向上也比较类似,也存在不同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下两篇写的是不同人物,最后做总结分析,咏史怀古一直到伤感难过,都对周瑜进行赞美,并且对比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由此显现出诗人苦闷的心理状态。另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情感上要更积极一些,整首词的上篇,作者都是借助于京口的相关人物成绩表达自己在抗敌方面的热情和决心,下篇是谴责性文章,表达自己对于王朝的不满情绪。辛弃疾在诗词方面所表达的都是从历史时期一直到现实时期,为国效力的忠心不减。尽管这两首诗词都是咏史怀古的基本题材,但是在内容的表达上有较大差别,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加灵活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从多个方面对文章作出对比和鉴赏。

三、意象对比分析

意象融入了诗人更多的情感,让诗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更加对应,意境的生成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客观世界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在意象方面,不一样的诗词也可能意象是一致的,同样的诗词类型,意象可能不同,因此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有区别地鉴赏。例如,在苏轼和辛弃疾的这两首诗词当中都对江山进行了描绘,但是两者的意象却是不同的。一个侧重画面,一个侧重悲怆,各不相同。

综上所述,本文对“比较赏析”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诗词的对比分析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从标题、内容、意象等等方面进行对比,由此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容,提升古典诗歌学习的质量。

猜你喜欢
怀古题材诗词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中山城怀古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上都怀古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翠云廊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