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开放式课堂创建
——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例

2018-02-25 10:16屠蕊蕾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荒野开放式素养

屠蕊蕾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开放式课堂的建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必将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与学生共享过程、共创体验。教师通过开放式课堂的有效建构,使学生在其中主动思考,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在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构想

《像山那样思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四版块的第三篇文章,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本文意在告诫人们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初读课文便可基本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但不会对文中富含深意的语句进行深入思考。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本课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式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深入思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像山那样思考”等语句的深刻含义。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

1.利用单元标题和导读语进行导入。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3.学生举手发言,提出阅读中遇到的或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整合并板书。

4.学生四人一组自主合作探究,挑选一至两题进行解答,可提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回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

5.教师补充问题:狼的深沉的、骄傲的嗥叫有哪些含义。

6.介绍作者,总结全文。

五、教学片段

师:现在我们只剩下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了,就是如何理解梭罗的这句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有一点难度。对于这种寓意深刻的句子,我们应该深入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向大自然学习,因为大自然没有我们这么功利,人类总是处处都想着钱,但是自然不会。

生齐笑。

师(笑):说得有一点道理,那么我问你,梭罗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自然”而要写“荒野”呢?请坐,再思考思考。

生:这个启示是所有的物种在生态中都是平等的。大家在生态链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生:我的观点是,我们理解一个句子,首先要抓关键词,“这个世界的启示是荒野”,关键词是荒野和启示。荒野是人类还没有涉足的地方,所以这里的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物种也没有灭绝,生态平衡维持得很好。而启示就是,我们人类不能只受利益的操控,对自然万物应当抱有一视同仁的态度,这样人与自然才能更和谐地相处。

生齐鼓掌。

师:你说得真好,我为你的发言感到骄傲,大家的掌声也表明了对你的观点的认同。那么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生:我有一点补充,我认为之所以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不在人类,说明我们人类是需要反思的。人类才是自然界最大的敌人,我们应该谦虚一点、收敛一点,真心诚意地把自然当朋友。

师:大家的回答都十分到位。其实,每一种生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存在的理由,争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要像山那样思考,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观念。这也正是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目的所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构想。由于是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思维活跃度明显提高。在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比预设的答案更加全面深入,思考的范围也更加广泛,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但本课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还是遇到了一些波折,如学生受课本“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一句的影响,在分析“狼嗥”的内涵时无法发散思维,思考方向狭窄。另外,对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生态伦理观点也把握不好。过程中我积极引导,甚至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给出非常明显的提示,学生才基本能较为轻松地解决。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重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构建一个开放式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勇气和自信。

猜你喜欢
荒野开放式素养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